知情的人都知道,奶奶不会做针线活。
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女人都会针线活呀!
冬天的孩子一出来,穿着的衣服就看出来谁家的女人活计好了。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到冬天穿着棉衣服和棉鞋,都是手工做的。
而且,我们家秋天一收拾完了粮食以后,老妈就开始做棉鞋了。
基本上每天都有来我家替鞋样子的大娘婶婶的,可是拿回去能做出来老妈那样的活计的却很少。
谁的眼睛都不瞎?尤其是在农村,老妈老爸那是干净又要强的人。
大爷和老爸没有结婚的时候,都是穿着衣服不像衣服,鞋子不像鞋子的人。
再加上四叔老叔他们大大小小的四个孩子。
奶奶本来就不会做,自己两个孩子都整不明白呢,再加上四个能不漏肉就不错了。
这是爷爷奶奶心地善良,即使没有能力也照顾着二爷爷奶奶的几个孩子。
一样的,大奶奶啥都会做,咋没有照顾四叔老叔他们呢?
大爷爷大奶奶两个姑娘都结婚了,正好膝下无子,要是照顾四叔老叔不是正好吗?
我要是听见谁说话没有良心,我心里不舒服极了。
六十五年前,那是什么年代?爷爷奶奶自己都穷得叮当响,欠着医院的医药费,年年去还钱。
这家里还得拉扯六个娃娃,日子过得艰难可想而知。
“你老叔和你老姑,从啥时候好过了?从你妈和你爸结婚以后。”老孟二舅指着我说。
孟二舅:那个时候,你爷爷奶奶死了没有几年你爸就当兵走了。你爸没咋遭罪,在部队最起码能吃饱饭。
孟二舅:你三大爷结婚以后,你老叔和你老姑吃的啥样不知道。穿衣服明显的改变了。
孟二舅:我记得很清楚,你老叔身上的衣服补的啥颜色的都有,大针小线的。
孟二舅:从你三娘来了以后,你老叔身上的衣服就变样了。把所有的补丁都拿下去了,重新补出来一件很好看的衣服。
孟二舅:那些大白布啥的都拿下去了,蓝衣服和裤子都换了一个遍。
我:二舅,我听我妈说过。说我爸我妈结婚的时候,我老姑怯生生的跟着她(老妈)后面,小声叫着三嫂。眼泪叭擦的。
我妈看见她穿着的衣服想哭,我妈说三天回门以后,就给老叔老姑的衣服通通补了一遍。
先给老姑补的一个小上衣,没有布把老叔有一条旧的也是补丁摞补丁的拆了,然后用两条裤子重新裁剪一条裤子。
我妈说,她认识老爸他们的时候,他们穿的都是大档裤子,老妈都给他们换成了便服的。
我妈说,补了三四天给他们哥三个,那个时候我四叔就当兵去了。
孟二舅:那可不是咋的?你妈来了以后,你爷爷你爸和你二大爷你老叔老姑穿衣服明显不一样了。
你们家那些人干净,就是补丁衣服也都补的好好的了。你妈那个人,在咱们屯子,就是十里八乡也报响啊,上哪找那么好的嫂子去?
你们老宋家这多少人?你妈那活计一流的,能干一流的,还没有脾气。
二弟妹:我老婶脾气好吗?我听我们家老太太(大娘)说,我老婶脾气不好,可能打孩子了。
孟二舅:你老婶脾气不好分跟谁?人家他们两口子对孩子家教严,管孩子是正常的。
你看咱们屯子这些人,班顶班的谁能赶上你老婶家这几个孩子?家教不一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
二弟妹:那是,二舅你这话可说对了。
老李大姐:你家老婆婆这一辈子那是可真有福?人家可是有福的人。
一辈子没有上过山干过活,就在家里待着做饭还不赶趟,那个时候在生产队干活,我们秋天都装苞米楼子。
你家你大姑姐和我差两岁,我们秋天都穿棉袄棉裤装苞米楼子。你大姑姐就穿个嘚了裤子。
冻得呢,你老婶看见了,把棉袄脱下来给她了,然后回家穿一件棉坎肩来的。
二弟妹:这我不知道。
老李大姐:这事儿你老婆婆能说吗?你老婆婆这一辈子就耍嘴片子的手。
你看吧,这就是农村人,见缝插针呀。这大娘也是,这点事儿整个屯子的人都知道。
也是,一到秋天装苞米楼子。妇女都得穿棉袄棉裤,要不然深秋的晚上那是嘎嘎冷呀。
大姐就穿个单衣服能行吗?老妈给她脱衣服都能看见。
尤其大姐嘴还不让人,老妈给她做棉袄,她穿上了就说老婶贪黑给她做的,屯子的人想不知道都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