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小礼
每年必在6月7日上映的中国“灾难片”——高考,全国的观众表示也是看够了,虽然作为过来人,也不免感叹几句以表怀念,但是那千篇一律的故事内容,那不绝于耳的“加油,努力”,那每年都少不了忘带准考证,警察叔叔开路让考生顺利考试的“新”闻,只想弱弱问一句,能不刷屏吗?
所谓的“寒窗十年,只为今朝”。
我总认为是在夸大其词,增添考生的心理压力,人生的坎多得跨都跨不完,区区一个高考,不过是人生的皮毛,只是总有一些视高考如命的家长以及老师,不断地给孩子及学生灌输高考就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考上了,就前途无可限量,光宗耀祖,成为可以到处炫耀的资本,考不上,就一文不值,以后也会因为学历而低人一等,说出去都难以启齿。以至于孩子压力过大,考前自杀,考后失准也自杀,到底一个高考是要让孩子期望未来,还是直接让他们放弃现在?
我常常对一家人护送一个孩子去考场,一直守候到考试结束的行为无法理解,换位思考,要是你是那个孩子,那肩负全家希望的担子,真可谓是负任蒙劳,想想都压力山大,我们能不能别总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他们更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空间。庆幸的是,当年我高考,一切如常,父母并没特意做出过分关切的行为,还劝说我放平心态,无论成绩如何,他们都能接受,努力就好。正因为有着这样相对放松的心态,我高考的成绩完胜以往所有模拟考的成绩,也算是在最后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交代吧。
回想当年高三时期住校,学校饭堂的饭菜出了名地难以下咽,只怪虎落平阳被犬欺,不吃可就饿肚子了,零食总该不是长久打算,时间长了,倒也是吃得麻木了,哪怕看到疏菜中暗藏了一条“蛋白质”,再也不会惊叫连连。而在高考的两天里,饭堂老板还开恩地额外给我们高三学子多加了一个鸡蛋,当时我感觉自己应该是要感动落泪的,只怪那疏菜还是过分富含“蛋白质”,以至于掩盖了饭堂老板的这个丰功伟绩。试问莘莘学子“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为何还要不断地给他们徒增压力。
那些带着青春气息的日子里,我们都献给了那堆如山高的书本,那做不完的试卷,那上不完的晚自习,还有那解答不完的错题,可能这就是属于中国大部分学生的青春吧。唯有在以后说起,才能记起那一起奋战的努力。在我高考的2008年,遇上了雪灾,也遇上了炎暑,在新校区那黄土飞扬的环境,我们还要在课间跟着学弟学妹拔草,顾名思义是为了让我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实际是为学校义务劳动,那嬉笑怒骂的吐槽,倒也是让记忆多了一层深意。
可能在我们固有的思想里,高考还是分量十足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估计也改变不了,但是至少还是有少数的一部分人愿意作为曾经的过来人,而去给予孩子们最温润的支持。
说起高考,更愿意提起的是经过而非结果,那比任何时候都要努力的经过,而非那毫无新意的结果。其实人生的机会很多,如果你渴望追逐知识的长河,方法也很多,大可不必孤注一掷,我们都该多给自己选择的机会,多留一条后路,来日方长,每个人都能活得姿彩飞扬,别牺牲在一条路上。
无论何时,去做何事,努力过就好,唯有,不悔于过去,不费于现在,不负于未来,才能活得自在有光彩,共勉之。
愿莘莘学子们都能超常发挥,
在青春的尾巴,有个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