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这本书看得费劲,今天又找来两本:《NLP自我重塑计划(实战训练手册)和《NLP执行师》。前者更通俗易懂,诸如:目标、使命感等,都是大家熟悉的词汇。后者,理论和实战参半,有一些所谓的新理论,案例也是大家熟悉的社会生活的案例。总体来说,比我现在看的这本好理解得多。但是,我看的这本更像NLP这门科学的底层逻辑。所以,无论如何要啃下来。
2.在《自我重塑计划》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探索偶然的、暂时性的缓解和深刻、长久性的改变之间的差别”这样的概念,引起了我的关注。到底是什么内在的原因导致我们的行为产生前后不同的差别。怎样由前者移向后者?
3.“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想要改变非常难,有时候却很容易?”我觉得这原因之一就是,如果我们对于面对的事处在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
4.改变的重要性其实不是以经历的困难、承受的痛苦或花费的时间来衡量的。比如:戒烟。它重要性的指向是健康。
5.痛苦意味着我们正用着一个差劲的方法,是改变之源。
6.痛苦其实是需要改变的一个标志。比如:穷
7.NLP通俗点讲就是“改变”的科学。
8.NLP里把“语言”比喻成“过滤网”,非常形象地说明语言非真实体验本身。
9.我发现“向上归类”这种模式很适合在公众批评时使用。即通过具体个例以一般、模糊地方式讲出来,让大家对应自己。
10.承上,今天奕晴的碎碎念,里面说“如果读书只是记笔记、输出清单,没有思考和行动就是耍流氓”,这就是“向上归类”,先看到个别例子,然后这样模糊讲,让大家都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