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北京时间午夜12点,你睡了没?或者我应该这样说,你果然还没睡。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与床的相亲相爱?
来看一下周围人都夸上进的小易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英语直播”,
看看英语大咖如何传授英语,
然后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没错,小易在焦虑,担心自己因为知识匮乏而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焦虑恐惧的时代。面对着变幻无常,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来,所以我们大都养成了一个稳定的习惯:睡前的胡思乱想。
白天我们都在做外部对抗,没太多时间想自己的事;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只有大脑在活动。但这很少去想开心有用的事,大多是在焦虑。
就像小易,担心自己的未来,恐惧面临的淘汰,焦虑永不停歇的竞争,发愁当下的贫穷。
这让我们对得不到的东西更饥渴,对解决不了的事更着急。心理学上称之为“精神反刍”,迷茫的事越想越迷茫,害怕的事越想越没底。
伴随着这些负能量,当然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似乎目前知识付费很火,星星之火,顷刻燎原。看看网上大咖对知识付费的分析:
“知识付费“的一切都和钱有关,唯独和知识的关联度不是很大。花199,就可以得到币圈大神为你亲自开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花99,就可以一览职场大牛年薪百万的跃升秘籍。花66,就能够领悟到知名博主靠公众号写作月入十万的内功心法。这就是市面上正流行的”知识付费“课程背后蕴含的逻辑,与其说他们在贩卖知识,不如说他们在贩卖”恐惧“和”焦虑“。
关于知识付费,有两句话很见血: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
“(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随时间而幻灭。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这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成功的捷径。看不得别人的风光,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简单的工作不屑做,有难度的活不会做。每天不断的在输入端努力,别人学什么跟着学什么,什么流行学什么,就像一个漏斗,流入的口越来越大,流出的口却像一根细管。每天疲于奔命,白天活在美好的幻想里,晚上失眠在无休止的焦虑中。像极了那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所以,放慢脚步吧,找到兴趣所在,踏实一些,再踏实一些。现在放下手机,早点睡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