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今天多写一篇,发现有很多思考和感悟,所以想赶紧写下来。
紧接着上一篇你给我留下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你给自己的反馈都是什么样的信息?是正面的多,还是负面的多?
2.你给自己这样的反馈,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3.这样的好处,一旦失去,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我给自己的反馈,其实都围绕一点:我到底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了变得更好,关注自身问题,会一直盯着没做好的地方,这不仅会让我变得非常焦虑,而且会陷入自责和批判中。
由此给我启发,假如从小到大,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职场,大家给我的反馈都是正面的,不断鼓励、赞扬,那么我是不是比现在更好?
这个问题,我并不知道,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回答。但这个问题背后隐藏一个观点:赞扬和鼓励比批评更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假如说,这个观点是成立的,那么我现在应该会停止成长。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再怎么批判指责,我依旧不放弃成长。这背后支撑我走过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I:那你的答案是什么?
W:是希望。批评会带来压力,感觉怎么做都做不好,但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信念: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虽然说,批评会让我觉得不好受,一直以来也顶着压力,但我就是不相信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走到现在。
I:这对你来说如此,可对于别人就不一样了。很可能被批评,别人就泄气了。
W:是的,有些人会是这样。
不过知道也仅仅是知道而已,下次遇到批评还是会按原来的模式来认知。
I:是的,这就需要你想办法怎么应对了。不过看见了这点,对你来说有很大帮助。
W:你说的没错,看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接纳。但接纳并不是看见了,立马就能做到。这是另一个话题,以后有时间再讨论。
现在我想再深入聊一下批评这个话题。
I:可以啊。
W:刚才我们聊到,自责和批判是有好处的,但这种好处我其实感觉不到。可当我最近带新人,采用对表扬少批评的方式时,我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当我表扬对方时,内心的想法是:其实你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其实这背后对对方是没有期待的,也没有要求。而对对方来说,没有要求,没有被寄予希望,他们是感觉不到被信任的,因此对他们来说,做与不做也就那样了。(如何带新人,如何培养孩子,这是以后的话题,这里不展开)
而且从人的成长来看,只是重复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去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困难,是不可能成长。
相反,如果总是表扬我,我反而会失去挑战的动力。因为我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能够得到不少人的夸奖和赞扬了,那么我何必再去挑战新的困难,把自己扔到什么都不懂的环境中,从零开始呢?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不讨论表扬他人的方式,单纯聊表扬和批评对不同人的作用。
I:听了你这么一说,我反而会怀疑你之前的说法。你曾说自己是在被指责和批判的环境中成长。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相反你是在夸奖和表扬中成长,虽然不像那种优等尖子生,每天都沉浸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在优秀中长大。但对你来说,初高中那阶段当班长,成绩名列前茅,你当时就得到不少表扬。
这种表扬对你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能让你体验到被人夸奖的感觉,但坏处就是,你无法从这些表扬中跳脱出来,慢慢形成了一颗脆弱的虚荣心。其实,你想要获得更多表扬和赞赏,但是你知道这不容易做到。
记得吗?小时候你很调皮,成绩平平,但突然间在小学六年级,为了能参加学校足球队,向老妈承诺不落下成绩。于是你每天早睡早起,天没亮去学校练球,然后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作业。放学后又跑去训练,晚上再回家复习功课。
可以说,当时你是第一次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挑战困难,最后球队夺得第一名,你的学习成绩也拿了第一名。这可以说是你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了。尔后,你进入初中高中,延续这种劲头,不仅当了班长,成绩也一直保持不错。
只是当时对你来说,这种成就感来得突然,你不知道怎么就做到了,没有总结出成功的方法。因而到了初中高中,你发现自己追赶优秀的同学,非常吃力,非常辛苦。经常会让你感觉到,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命学习,也没有再拿到全班第一名,甚至你几乎没挤进前五名。
这其实非常打击你,你感觉自己能力就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不过好在,你很倔强,不肯服输,死命咬着,一直坚持到高考,甚至是现在。这使得你的韧劲很强,即使做不好,重启再重来。而这也影响着现在的你,帮助你走到了现在。
W:是的,你帮我把过去的经历再串起来了,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我能明显感觉到,到了大学,我明显放松下来了,成长没有那么快了。可能是一直拼命死撑,顶着很大的压力,以及对自我的质疑,最后撑不下去,就想休息一下。而直到我第一次失恋,带给我巨大打击,才重新让我振作。
经你这么一说,其实我小时候得到了很多的表扬和鼓励,并没有像我想得那样,在严厉的批评和严格的要求下长大。而这些表扬和鼓励,其实并没有推动我成长,相反我想要维持“完美的形象“,保持“优秀的姿态”,于是我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如何应对挑战,转移到自我证明,如何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
于是,在我的行动背后,隐藏一个内心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才会给我表扬和赞扬。
I:你终于能把自己的经历串起来了。
W:是的,终于能稍微看清自己一些了。虽然有一点点懊悔,要是早一点能看到就好了。
I:看起来你花了近10年时间,才想明白这些事情,但是对于别人可能要花更久。而且这10年并不是白花,至少能让你明白: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的时间表没到。
W:哈哈哈,你的说法好文艺啊。
不过到这里还没结束,我还有一些想法,想跟聊聊。
I:好啊,你继续。
W:其实,我现在就达到理想的状态:不去管我到底做得好不好,是不是足够优秀,反正我去做就对了。去做,去做,再去做,总会有做到的时刻。这种状态,我不会在乎现在的得失,别人的看法,因为这是我所选择要做的。以前我认为,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是因为我会变得更好,以现在的状态评价未来的成长,并不需要在乎。这种思维模式,看起来没错,但实际上是不能接纳现在的自己。
这段时间写《与己对话》,把内心最深层的想法——那些看起来很“邪恶”,很“黑暗”的想法,全部倒出来,我才真正做到接纳自己,因为写下来就是接纳自己的过程。这样做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让我能面对自己,同时也敢去面对挑战。
而真正促使我成长的,其实来源于我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比如处理我与海思的关系,参加社群学习,以及与小伙伴们的聊天。
成长来自挑战,挑战会带来压力和焦虑。当我焦虑不安的时候,会去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会怎么看我?我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
这些问题是真实世界向我提出的问题,向我发出的挑战,而努力去解答这些问题,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我时常会断绝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不堪的形象,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地方,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这些问题。但最终实践的结果是,我的成长变慢,甚至停滞了。而成长变慢和停滞,更会刺激我,让我死守着那个完美的形象。
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阻碍成长的事情,为的就是抱持自我的形象,比如刻意隐藏自己的错误,在巅峰时炫耀自己的成绩,在低估时封闭和隐藏自己。
其实,说到这里,我就看到了一点:要想改变,其实我并不需要做什么。做什么,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弃“做更多”,把阻碍成长的行为停止了,有些事情自然就能推进了。
I:是的,当咱们把经历再次梳理后,很多时候反而是你在拒绝改变,想要维持原来的形象。但世界是不断在变化的,为了保持不变,反而要做更多,来阻止改变。
而现在你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你完全可以放开手了。当你开始这么做时,其实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可能连自己都无法知道,但唯一能知道的是,你可以持续成长。
W:是的,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会怎样发展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