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恢复状态,提前习惯即将到来的高工作强度,我决定让自己从一月一日开始每天不管什么主题都要写点什么,至少一篇千字文。
原想这个强度其实是不大的,毕竟我也曾日飚两万过。
今天是第十天,感觉实在是写无可写了。
备忘录里记了很多可写的主题,但是不想动笔。要么是觉得没有精力敷衍出那么多字,要么觉得这个题目还不错不想匆匆完成,或者干脆对以往的灵机一动失去了继续的兴趣。
但是作为新年的第一个计划,又不愿意这个一日一文半途而废开个坏头。于是每天时不时就要焦虑一阵:今天的任务如何完成?搞得离职交接这么好玩的时期也不见轻松。
以前不是这样的。
十年前还是博客当道,我把自言自语的阵地转移到了网上。因为打字比写字是轻松多了,于是看到这样,心生感悟;看到那样,心生感悟;读本书,看个新闻,吃顿饭,做一点点小事,都能自得其乐地唠唠叨叨好长一段。
后来微博盛行,任何事情在第一时间就简化成140字输出,情绪来不及酝酿就高潮。所有的思绪都随手一记,哪怕言犹未尽也撂开手。
久了,就成了习惯。千言万语,也像苹果里的水分,你明明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挤不出来。
如今自媒体遍地开花,庞大的信息量让人沉溺那种欢愉无法自拔,碎片化阅读挤占了大量的时间,看似脑力激荡,但注意力转移太快却缺少了反复深入思考的余裕,生出来的见解总和看过的东西撞脸,写两句就自觉是在作笔记和注释。
不能自出机杼的文章,又不屑去写。
而笔记,又因为没有努力的方向,总有写而无用之感。
而这几年的生活,稳而无味。酒醒酒醉,花钱花后,经见得多了,也不过如此。反而是各种烦躁焦心,花样翻新,经久不衰。
在这种生活中,偶尔吃得好玩得好,也像溺水者浮出水面的一口气,来不及细细感悟,就重新沉入水底。若想细品,甘甜未至,嘴里已经尽是苦涩。
敏锐,一种是天生,一种是选择。生活叫人活泼不得,于是选择麻木。
我一直觉得苏轼的豪放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多愁善感如何面对那番坎坷。他的作品里,我最爱居然是那首浑不似他口气的“缺月挂疏桐”。
夜深忽梦少年事,当年万里觅封侯。
青衫磊落险峰行,万类霜天竞自由。
五花马,千金裘,昨日之日不可留。
云横秦岭家何在,眼前无路想回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叹今生谁舍谁收。
拣尽寒枝不肯栖,春风桃李未淹留。
一片伤心画不成,知我者谓我心忧。
洛阳亲友如相问,却道天凉好个秋。
到了天凉好个秋的心境,对于生活,也就什么都懒得说了。
当然,还是有说的,比如应用文案写作。
目标是结构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么,当然是为目的服务。
一二三、123、该加链接加链接,该插图表插图表,并且按照专业观点,尽可能摒弃个人色彩,或者为了有用的而刻意彰显某种个人色彩。
台上尽情表演,卸妆后,却无所适从。不知道这一刻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究竟是戏本,还是发自本心。
不如不说。
就这样,我变成一个无趣的人,粗粗拉拉,浑浑噩噩,对生活没有热情,也缺乏思考,所以什么都写不出来。
很多中年人就是这么炼成的,而我是其中并无特色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