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读过这段话,神思也会变得恍惚,觉得深有同感,有的事情去想还是可以的,但是一拿笔去写,却不知道从何处写起,纵然写下来也是意味全失,只有那一片的朦胧才会符合,除了收藏在心底别无他处。
地坛,一座公园。寄托了史铁生的许多哀思与想象的灵魂。正如他说的那样,“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正因为如此,现在人们谈论起史铁生,首先想到的是地坛,想到这本《我与地坛》。
在书中,时常读到有关于母亲的一些片段,总会陷入沉思,久久不复平静。母亲最伟大,同时也最为痛苦。儿子双腿残疾,被命运的悲惨击昏了头,她总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够走出阴霾,走向幸福。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在心灵上有一份宽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灵上的“痛苦”与“惊恐”。后来,史铁生渐渐明白,“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也许命运总是爱作弄不幸的人,母亲没能等到他的成功,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之前,她因为肝病而去。在后来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的时候,史铁生想起了母亲邀他去赏花的情景,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这就是一个母亲的伟大,为了自己子女的精神与未来,不惜将一切的重担都压在自己的肩上。母爱伟大,天地永存!
在双腿残废的开始,史铁生“一连好几个小时专心致志的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就这样,在经历了生生死死的念头之后,他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想通了这个问题,他便安心多了,也轻松了许多,又燃起了对生命的热情。
在体会人生中,史铁生写到,“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情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生命是一场一去不复还的旅程,一个人无法决定他自己的生与死,但生死期间的过程,却是自己所能够把握的,是靠自己去创造的。就像一场比赛那样,最终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其中的乐趣,这个过程是你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那就是你所得到的精神财富。遭到打击与失败时,也许你会被击倒,丧失方向,甚至是陷入生死考验,史铁生讲到,“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不要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要有生命的韧性与弹性,笑看人生。
合上书页,那些有分量的话还在耳畔回响,用史铁生的短诗作结束吧: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历数前生,你能够
与我一同看笑,所以
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