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动机:出差中下雨淋湿了衣服,需要一套新的换着穿。下雨淋湿了运动鞋需要购一双应对下雨天的EVA洞洞鞋。
购物目标:休闲,销售,凉快,遮肚子,显高,有特色。
购物地点:小镇步行街小巷
我一直很好奇,步行街小巷子的女装店是怎么将衣服卖出去的,巷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流量很少。如果说非要有流量,也是转化过的老顾客回购,而新流量,真的会有多少比例在意巷子里的穿搭。
巷子里的第一家女装,开在一家酸辣粉旁边,当我将脚步停在门口的裤子挂上面时候,空气中飘来一阵阵咸辣味,因为分不清是什么食物。可我还是决定进去瞧瞧老板的品味,门口的小个子薄款牛仔吸引了我,从挂钩上取下一条带字母的宽松版型牛仔,对话向女老板:老板可以试穿吗?“可以呀,不过我的时装间堆满了衣服,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用手将帘子拉起来”我答应了,没想到这个销售员没有因为不方便而拒绝我的要求,而且想办法创造条件满足我。
她给我选了两件白色的T恤,并没有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我尝试跟她提出具体的要求:我喜欢短款收腰但是能遮肚子的,我需要显瘦又不能显矮,所以衣服底部不可以太板正了,颜色必须在白色,蓝色,浅绿色这三个。因为夏天太热了,我需要看似清爽凉快的颜色搭配。
感觉自己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期待老板娘的反应,于是她像已经领悟了的样子,一顿搜刮,挑出两个款式,脸上有些自信的告诉我:那你试试这两间?
转头一看,完全不是我描述的样子,难道是我没有将需求讲清楚?礼貌般的将她推荐的两件先放在旁边,自己动手搜刮挂在架子上的各种款式和颜色,果然,没有我要的小个子T恤。
为了检验老板娘的审美,我试了她推荐的6件衣服,还是没有想要的感觉,那么今天估计能带走的只有这一条被我一眼看中的裤子,一条浅蓝色小个子薄款的牛仔裤。
试穿到了尾声,我很好奇老板娘在选品和销售的思路,于是我问她:老板,你的店铺是针对什么样的女孩子呢,小个子还是高个子,或者是年轻女孩,有活力的?还是带孩子的妈妈?在你去进货的时候,会考虑这样问题吗?
她或许很惊讶我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如是说:就是挑的所有款式,也没有分小个子和高个子,我的店铺所有女人都可以进来看!什么款式都有…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了,她看起来很愁恼,因为我的进店显得稍稍眉头舒展。的确,在整个聊天过程中,她很努力的将认为我会看上的衣服都推荐给我,但是她完全拿捏不准我的爱好,明明我都已经巷子的说了具体需要,只要按款式和颜色给我推荐就行了。
难道她还不太懂客户需求这个重心?还是说她已经足够努力,店里进货的款式都是自己喜欢的了,但是为什么别人看不上呢?
于是匆匆将裤子付款以后我从小店出来了。因为还价了,她觉得给我卖的事亏本价,所以临走时加了我微信,我猜她将我当成了思域鱼塘的鱼。寄希望于我这个老顾客回购!
下一个店铺,是距离第一个20米的地方,也是一个小小的躲在巷子里的女装店。这一次的老板娘,穿搭很女性,画着一个不失礼貌的淡妆,穿着一身无袖蓝色的长裙,整个看上去淑女优雅。
我一上去就说了今天的诉求,要买一件短袖,需要的款式跟她从头到尾描述了一遍,她虽然能够听懂我的需求,但是不认可我的品味,还稍加指责我喜欢的款式不是今年的爆款,她心中仿佛坚定的相信爆款才是真理,相信所有人都应该接受并深爱爆款,而且还跟我讲解历年的数据,一个款式怎么从盛到衰的过程,试图让我完全体会这几年她看到的和经历的市场变化。她似乎很能接受市场变动,但是无法接受小众客户的特殊需求,如果不做小市场而一味的切泛流量,一直用往年数据做文章,这对一个营销者而言,无疑是在退步,会逐渐失去老顾客的忠诚度。
品味和审美太重要了,特别是做服饰类目的店主,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很多年前是一条街有一家服装店,那么他家的生意肯定不会差,现在是一条街有无数家店,流量没变,但是分到手里的平均数变少了,如何进行第一次转化后人家坚定的信任你,会做第二次回购呢?特别是现在整个付费流量,如果只是吃一波一次性流量,那么你会发现流量越来越贵,利润越来越低。
投射到我的生活中,这两个店主都是比较不优秀的店长,而且第二个店长,风格很像我现在什么的运营,一切看数据,看爆款基因,看往年销售周期。我是第三种销售,跟莫琳一样的,靠感觉,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