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冬,朝鲜战场上的李延年带领七连战士死守 346.6 高地。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里,他用冻裂的手掌在沙盘上画出作战图,用沙哑的嗓音喊出 "共产党员跟我上"。当美军的燃烧弹将阵地烧成炼狱,这位能文能武的指导员抓起爆破筒扑向坦克时,眼中映着的是祖国东北正在飘落的初雪 —— 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是他誓死要守护的人间烟火。
一、铁骨铸就的钢铁长城
李延年所在的志愿军连队,在 346.6 高地坚守七天七夜。阵地上的积雪被鲜血染红,战壕里的战士们用冻僵的手指扣动扳机,用牙齿咬开手榴弹拉环。当最后一颗子弹打完,他们就用石头、用牙齿、用身体堵住敌人的去路。这种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在八十年前的狼牙山上同样闪耀 —— 五位壮士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毅然毁掉枪支,高呼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 纵身跃下悬崖。他们的身躯化作太行山上的丰碑,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抗日根据地的土地。
这些英雄的故事,在 2025 年 9 月 3 日的天安门广场上得到了最庄重的回应。当 80 面抗战英模部队的荣誉旗帜在阳光下猎猎作响,当 99B 坦克组成的箭形方阵碾碎长安街的晨霜,当东风 - 5C 洲际导弹的寒光划破天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洪流的威严,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浇筑的和平基石。那些在雪山草地中倒下的红军战士,那些在台儿庄战场上与日寇拼刺刀的川军弟兄,那些在长津湖冰原上化作冰雕的志愿军官兵,他们的英灵此刻一定在云端微笑 ——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的枪林弹雨,终于在今日绽放成盛世的礼花。
二、精神传承的时代回响
阅兵式上,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的官兵们步伐铿锵。他们手中托举的,不仅是新型卫星导航设备,更是先辈们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迈气概。八十年前,新疆各族人民用铁锹和扁担修筑三千里抗战生命线,将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送往抗日前线;四十年前,地质工作者在玉门油田的荒漠中点燃希望之火,用 25 万吨原油支撑起民族工业的脊梁;如今,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 "天宫" 送入太空,在南海岛礁上建立起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种精神的传承,在香港观礼代表的眼中化作热泪,在台湾同胞的心中激起共鸣,在海外侨胞的胸膛里澎湃成巨浪 ——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的精神长城。
三、吾辈当立的时代担当
当运 - 20 运输机编队掠过天安门城楼,机身上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让我们想起 1949 年开国大典时,周总理说 "飞机不够就飞两遍" 的无奈。如今,我们的战鹰不仅能守护每一寸领空,更能在全球范围内执行维和、救灾等任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 "落后就要挨打" 的真谛,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强国必须强军" 的道理。正如阅兵式上那位 94 岁的东江纵队老战士罗竞辉所说:"我们这代人吃了那么多苦,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什么借口不为民族复兴的伟业奋斗?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那些在血与火中淬炼的精神丰碑从未远去。当我们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在繁华的商场中购物,在宁静的公园里散步时,请不要忘记:这盛世如先烈所愿,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人间天堂。让我们以先烈为镜,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让五星红旗永远在世界东方高高飘扬!这,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就是对历史最庄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