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
这是淞沪会战失败,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淞沪会战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之魂!它吹响了华夏子孙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
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
烽火3月的淞沪会战在一片凄风苦雨中降下帷幕,和5年前的结局一样,中国军队再一次以多败少,拱手让出属于自己的土地。历史总爱捉弄人,历史总喜欢重复上演。只是,这一次,上演的剧情更让人不可思议,更令人悲痛叹息。危机促人发醒,国难造就团结。在这惊心动魄的3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纵观淞沪会战中,参战日军无论在兵员、武器,以及战斗力都是远远超越中国军队的,惟独那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为中国军队军所独有。此役中国国力和军力虽不如日本,但军民拚死杀敌,终以25万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日军9万余人,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并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当时英国特派驻上海军事观察家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写道,淞沪会战足以证明两点:1.中国已下决心为他的独立而战,而且中国军队确有作战的能力。 2.日本军队自日俄战争后被世人认为是可怕的军队,这次经中国一打,降到了第三等国的地位。中国军队此次抗战英勇坚毅,使世人刮目相看,恢复了自己的荣誉。
不管这是否为溢美之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回顾这场战争,痛定思痛,很多经验教训值得仔细总结和铭记。
八一三凇沪抗战大事记
一九三七年
七月十一日
日驻华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乘旗舰抵上海,当日午后,在舰上举行特别警备会议,到会的有:海军武官本田辅、佐官冲野,田中,第三舰队参谋长岩村,陆战队司令大川内等,陆军武官喜多等,讨论所谓保护日侨问题。
日海军省海相米内,召开紧急会议,对中国海面及舰队行动提出种种计划,宛如战时状态。
二十四日
日驻沪军,连日在江湾作军事演习。
日制造水兵宫崎贞雄失踪事件
二十八日
日政府训令长江沿岸日侨两万九千二百多人撤回国。
二十九日
日参谋本部决定“对华作战计划”,提出以部分兵力在青岛、上海附近作战。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连日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举行集会,要求抵抗侵略,收复失地。
三十一日
日军继卢沟桥事件后,侵占天津。
八月三日
华北危局,已至最后关头,全国上下一致拥护蒋委员长应战主张。
四日
日军上午由前门开入北平城内。
八日
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奉命作侵略上海的兵力部署。
九日
日军海军大山勇夫在虹桥机场制造事件。
十日
日命佐世保战舰二十余艘、运输舰五艘开赴上海。并动员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及在乡军人与义勇团约万人应召参战。
日第一,第三舰队约三十佘艘军舰,麇集黄浦江及长江下游浏河以下各港口。
十一日
中国政府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师及重炮兵两个团,向上海预定的围攻线推进,准备抗敌。翌日凌晨,我军抵达上海。第八十七师一部进至吴淞,主力进驻上海市中心区,第八十八师进至北站与江湾间;炮兵第十团第一营及炮兵第八团进至真如、大场;独立第二十旅进至南翔;第五十六师及炮兵第三团第二营自南京、宜兴兼程向上海输送;令刘和鼎为江防指挥官,率第五十六师及江苏保安队第二、四两团控制于太仓附近,张治中的司令部进驻南翔。
中国政府续令苏浙边区司令张发奎将第五十五师、第五十七师、独立第二十旅开赴浦东及上海近郊,并令主力向华东集中,预备扫荡上海敌军基地,阻止敌军登陆,确保淞沪,巩固南京。
国民党军政要人阎锡山、余汉谋、何键,白崇禧、朱绍良、冯玉祥、黄绍竑、顾祝同、何成浚、刘湘、程潜、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龙云、黄旭初、蔡廷锴等,纷纷到南京协商抗日军事,表示愿“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救亡图存”。
十二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推蒋介石为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大元帅。
日陆军省、参谋部协议,以第十、第三两师团辅成一个军团,以大将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下辖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宝中武中将。开赴上海作战,并确定浏河、吴淞为登陆地点。
中国外交部发表虹桥事件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原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应日方要求召开会议,参加者有上海市长俞鸿钧,日驻沪总领事冈本和英、法、美、意四国代表,冈本横蛮要求中国停止设置防御工事,会议无结果。
我军以商船沉于十六铺,卦锁黄浦江,以防日舰向上游进攻。
日在沪海军陆战队约九千名,除大本营江湾司令部外,余配置于杨树浦、沪西各日纱厂及虹口区各日办的学校内。
十三日
晨九时十五分,日军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日陆战队一小队,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凇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在两宝兴路附近之保安队射击。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约二十分钟,敌始退走。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日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妄苜为行使“自卫”权,藉口对我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十四日
蒋委员长下令总玻击,并宣布封锁长江下游。
下午四时,我军第八十八师进占持志大学、五洲公墓、八字桥、宝山桥各要点。第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率师奋战,英勇殉国。第八十七师进占沪江大学及其北面黄浦江岸。中国空军出击轰炸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公大纱厂及海面敌舰,均命中起火,敌旗舰“出云号”受创,双方空战,互有损伤。
英、美、法三国驻沪当局成立租界防御委员台,并从香港、西贡调兵来护。
淞沪警备司令扬虎奉令兼任上海戒严司令。
十五日
中共中央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发表通电,决心抗战到底。
中国军队陆续开到上海。计有刘和鼎军之一部、第二师补充旅、第六十一师、第九十八师及第十一师等部。
日军烧毁沪江大学。
我军占领日海军俱乐部。
十六日
我空军三十二架飞吴淞口、浏河一带,轰炸敌舰。
我陆军包围日海军驻沪司令部,击毙日武官本田。并攻占五洲公墓、爱国女学及粤东中学。
我空军下午四时许,飞越租界上空时,炸弹误落干大世界前(今延安中路西藏中路交叉点)及外滩南京路口,行人死伤甚多。
十七日
晨,我军占领范家宅附近之日海军操场,敌退入租界。我军左翼沿浦江推进,包围裕丰纱厂、大康纱厂间之发电厂日军。
我炮兵对日军司令部射击,命中甚多,因敌工事坚固,未能摧毁。
十八日
我军进至东有恒路、汉壁礼路,右翼进至吴淞路、沈家湾以南。敌军退汇山码头。
浦东敌军企图在龙王庙登陆,被我军击退。吴淞、浏河一带,敌舰麇集已达五十余艘,计驱逐舰二十五艘、大巡洋舰五艘.航空母舰二艘及大小炮舰等。
夜晚,双方炮战,敌舰移到美国旗舰附近,藉以掩护,并向我浦东阵地开炮。
十九日
我军以闸北、虹口向杨树浦、汇山码头攻击。下午五时前,第八十七师左翼前锋突入杨树浦租界至岳州路附近。我军攻入汇山码头之线,切断日军东西两翼。敢死守待援。我军缺乏攻坚武器,进展迟滞。
日军部分退入租界,被美军缴械拘押。
浦东我军第五十五师进至黄捕江岸,遭敌舰炮击,不能继续推进。
张治中司令部进驻江湾叶家花园指挥作战。
中国政府照会各国使领,凡各国停泊在黄浦江之兵舰厦商轮,须远离日舰,否则发生事故,概不负责。
日首相近卫宣告,决定以武力解决中日冲突,不容第三者干涉。
美旗舰“奥格雷斯”号停泊在黄浦江,为流弹击中,伤亡多人。美总统召开会议,主张缓用中立法。
敌援军抵沪,先头部队午后由吴淞登陆,向我吴凇、江湾阵地攻击。
二十日
中国政府成立大本营,以蒋介石为大元帅。编定全国战斗序列,划江苏长江以南(包括京沪)及浙江为第三战区,以冯玉祥为战区司令长官,颁布作战指导要旨:
(—)作战方针:第三战区以巩固首都及保有经济策源地之目的,迅速围歼上海附近之敌,并打破敌军在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
(二)兵团防区划分:苏州河以北,沿黄浦江以西,属第九集团军。以张治中为总司令。苏州河以南、浦东及杭州湾左岸,属第八集团军,以张发奎为总司令。
晨,我军分三路发起总攻,第九十八师全力进攻杨树浦。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推进到百老汇路、唐山路、华德路之线。第十一师及教导总队第二团控制于江湾市中心
区为总预备队。
日军以浅水艇运少数援军,由日领署前码头登陆。
二十一日
第三十六师在战车掩护下攻抵汇山码头,因受敌海军舰炮轰击,拂晓后,退回百老汇路北侧,我战车第一、二连全被击毁。敌顽抗待援。第三十六师陈瑞河旅长负重伤,营长李增率全营士兵三百名,英勇突击,莽身火海,战车一连长亦阵亡,我军终因火力不足,未竟全功。敌增援续到,双方激战,陷于僵持状态。
二十二日
第十五集团军成立,以陈诚为总司令,指挥早已到达之第九十八师、第十一师及刚到嘉定之第六十七师、第十四师(第十一、十四、六十七师均属罗卓英部)。
吴淞口外新到敌援军,急图登陆,吴淞口、杨林口、浏河等地俱有炮战,川沙、白龙港敌舰,亦在伺机登陆。
汇山码头我军继续向两翼进展,东面逼近杨树浦路,西面到横滨柯。北四川路我军占永丰大楼,正向吴淞路挺进。
日军连日失利,狄思威路一带之敌,巳馅绝境。日军在杨树浦一带纵火,企图阻我军前进,百老汇路,公平路、兆丰路等处起火,烟头相接,长选数里,迄二十三日晚未熄。
在吴淞口外三夹水附近,停有敌航空母舰三艘(日共有航空母舰六艘,现出动半数),其飞机不但在上海市肆虐,有时到南京等地轰炸。
二十三日
日军第十一师团于拂晓前,在三十余艘敌舰密集炮火掩护下,向狮子林及川沙口登陆。攻击宝山、月浦、罗店我军阵地。我军仅第五十六师有一连拒敌,迅调第十一师支援。
日军第三师团于凌晨分乘汽艇从吴淞铁路码头强行登陆。傍晚,敌进逼蕴藻浜.被我军击退。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在虹口、杨树浦作战的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独立第二十旅、保安总团及教导总队各部。
第九十八师师长夏楚中指挥该师和第十一师机击登陆之敌,十七时,收复罗店。从击毙日军军官身上得日军作战图.敌进攻方向,指向罗店、嘉定及浏河。
我军第十一师向川沙口之敌进攻,第九十八师向狮子林攻击。教导总队第二团进至张家宅、殷家浜、南徐家汇之线,攻击登陆之敌。第八十八师一个团进至蕴藻浜南岸设防。
日机轰炸先施公司,死伤八百余人。
法国步兵一个大队从香港调到上海。
美国务卿赫尔呼吁中日双方停战。
我炮兵击沉敌舰一艘,是日毙伤敌军一千二百余人,我军亦伤亡三百余人。
二十四日
公共租界内百老汇路、西狄思威路、斐伦路间,敌我隔河激战。我军冲过四卡子桥,向东街进击;汇山码头方面,我军曾一度将怡和路东西大板码头占领。
吴淞口外敌航空母舰之飞机一百零五架,全部起飞,第十二大队飞南京、杭州等地轰炸,第十一大队在上海近郊投弹。
敌千余人在吴淞登陆,我保安一团进行阻击,第八十七师即派第二六一旅一营增援,与敌激战。
第九十八师击退狮子林之敌。
第三十六师和第八十七师抽调四十团将张华浜之敌包围。
我军撤出杨树浦,沿租界路口固守。
二十五日
敌第三师团由松井石根指挥,向沿江之吴淞口、浏河、川沙口、狮子林一带登陆,其主力向罗店进犯。
我军在罗店、月浦重创日军。
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口岸,自山海关至汕头止。
二十六日
英大使许阁森被日机射伤,英向日提出严重抗议。
二十七日
虹口、杨树浦正面之敌,拂晓前,由俱乐部方面向我军反攻两次,都被孙元良部击退。
张华浜之敌,受我第八十七师攻击,被迫退到张华浜车站附近。
美政府重申不放弃远东利益。
英首相、外相、枢密大臣会议,决定维护在华利益,并欢迎美总统的停战呼吁。
我空军零时五分再度袭击黄浦江、虹口一带敌舰。
二十八日
我军与在罗店之敌激战旬余,伤亡过半,罗店镇陷落。
日军在杨树浦区各码头纷纷登陆。起运大批军械辎重物资,陆军接防虹口、杨树浦一带阵地,当晚向我北站阵地反攻。
浦东方面,炮战激烈,敌军企图在浦东登陆。
日机下午炸南站,死伤三百余人。
日首相近卫宣称:决定增加对华兵力。
三十日
中国政府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向国联提交声明书。
我机误炸美轮“胡佛号”,我国外交部向美道歉,并答应赔偿损失。
三十一日
日第三兵团的第六十六联队,在飞机三十余架和海军舰炮协助下,强行登陆,进占吴淞。我守军第六十一师一个团死战。上海保安总团仍固守吴淞炮台。
守刘行的我第六师调到杨行、吴淞与敌激战。
日机首次轰炸广州。
日机在大场扫射红十字会掩护队,两人受伤,又轰炸杨行车站,伤亡二百余人。
九月一日
日军之精锐部队久留米第十二师团之福冈第十二旅团;善通寺第十一师团之往岛第二十二旅团;广岛笫五师团之山口第二十一旅团;名古屋第三师团之静冈第二十九旅团;金泽第九师团之敦贺第十八旅团;熊本第六师团之鹿儿岛第三十六旅团.共计三个师团之众,抵上海。
晚,日援军到后,开始总攻,自浏河起,经罗店、宝山,狮子林、炮台湾、吴淞、折入蕴藻浜、张华浜,江湾、北四川路底联成一线,实施全线攻击,使我军首尾难应,放弃部分阵地。
二日
敌天谷支队为解第十一师团罗店之围,沿吴淞、月浦、罗店之线推进。
我军击毙敌第三师团步兵第十八联队饭田支队长于公大纱厂北面阵地。
敌猛攻宝山县及张华浜车站。
四日
日政府追加侵华战费二十五亿日元。
五日
晨,敌倾全力犯宝山县城,我军姚子青营全体壮烈牺牲,城随沦陷。吴淞镇亦被敌包圈。罗店附近战事甚烈。
日机轰炸北新泾镇、周家宅,死伤百余人。
据调查,吴淞口外之大小敌舰,连同最近驶沪之运输舰,共达九十艘以上,加上吴淞、浦江、石洞、浏河、杨林口.七丫口等江面所泊敌舰约一百三余艘。
日调整侵华机构及将领。驻屯军部取消,代之以华北前敌司令部,由天津移北平,原陆相寺内寿一任总司令,辖九个师团,坂垣任平绥路方面总指挥;香月任平汉方面总指挥;岗部任津浦方面总指挥;松井石根任上海陆军最高指挥官。
我第三战区颁发第二期作战指导,其要旨为:
(一)战略要旨,以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而作持久战,就包围敌人现势,运转优势兵力,截断登陆之敌,限制其发展,打破敌包围我军之企图,收各个击破之效。
(二)兵团部署:第八集团军防守埔东,威胁浦江右岸之敌。第九集团军的任务是:(1)围攻虹口、杨树浦之敌而封锁之;(2)续攻张华浜之敌而歼灭之;(3)固守吴淞、江湾、宝山据点;(4)应使后方部队在北站、横浜港、五洲公墓、芦泾浦、江湾镇、庙行、顾家宅沿蕴藻浜南岸向西至黑大黄宅之线,构筑据点工事,阻击敌人。第十五集团军的任务是:(1)固守罗店以南与浏河以西地区;(2)分兵对内新镇、曹王庙及沈家桥方面攻敌两翼;(3)在刘行、嘉定、浏河之线构筑据点工事,阻击敌人。
六日
宝山县城争夺激烈。
虬江码头.沈家宅,罗店等地战斗激烈。
七日
日继续向上海增兵,计有台湾守备队,重藤支队,从华北抽调步兵十个大队,炮兵两个中队,野战炮兵一个大队,高射炮队五队。
日参谋本部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〇一师团到上海。
张华浜之敌全力向我右翼军及中央军第三十六师阵地猛攻,激战全日,卒将敌击退。
八日
虬江码头之敌,又倾全力向我军进攻,被我军击退。
日机轰炸松江车站,死伤七百余人。
九日
上午十时,敌舰炮集中火力向我军右翼军沿军工路一带猛烈射击,飞机袭炸,以一个步兵团进攻,激战至薄暮,双方伤亡惨重,仍相持对垒。
月浦、罗店之线和淞沪公路、蕴藻浜跗近,双方也展开激战。
十日
晚,第十五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退至杨行、月浦新阵地,与敌对峙。
十一日
杨行我军阵地被敌突破。
吴淞之敌占我张家村、吴家宅一带阵地。
我第三战区长官部命令第九集团军向北站、江湾、庙行、蕴藻浜右岸之线转移。
十二日
午后,日高级将领在日沪领署召集临时会议,商讨今后总攻我军阵地策略。
我军放弃第一道防线。
日军在杨树浦开始执行海关事务,
中国出席国联大会,首席代表顾维钧就日本侵华事件向国联递交申诉书。
十五日
敌复占罗店。
十七日
我军全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之线。
英、美、法、意等国驻沪海军司令通知上海市长俞鸿钧与日方长谷川,要求中日双方飞机勿飞越租界上空,高射炮勿向租界方向射击。
十八日
双方在刘行,罗店西激战。毙伤敌千余人,毁敌战车三辆,击落敌机一架。我军退至罗店以西。
二十日
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通告各国驻华使节,日空军将轰炸南京,限各国官兵离开南京。遭到苏、英、法等国抗议。
二十一日
我统帅部令第三战区调整部署:分为右翼、中央、左翼三个作战军。右翼军总司夸张发奎,辖第八集团军及第十集团军;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辖第九集团军;左翼军总司令陈诚,辖第十五集团军及第十九集团军。
二十三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并公布中共七月十五日发表的共赴国难合作宣言。
二十四日
蒋介石答外国记者称:“中国为各国而战,各国应该援助中国。”
二十五日
连日来,战事重心仍在江湾、罗店、刘行等线。
日军援兵增多,一批军火抵沪。其主力舰“长门”号、“陆奥”号亦先后到沪。
中共中央发表《告日本海陆空军宣言》,指出中日两国士兵应该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军阀。
二十八日
日军发动第四次总攻。
国联大会一致通过中国问题议决案,谴责日机滥炸中国平民。
二十九日
长谷川派员分访英、美、法等国驻沪海军司令,要求各国军舰移泊浦江下游,以便日军进攻南市。
三十日
午后,日军高级将领在天潼路熙华德路口之日本电信局举行重要会议,出席的有日陆空军总司令松井、师团长板田、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特别陆战队司令大川内、第三舰队参谋长杉山元藏等十余人。
中国代表在国联大会上,要求确认日本为侵略国。
日军在沪参战兵力增加到约二十万人。
日军步骑兵向刘行东北我军阵地猛冲,突入阵地约三公里,我军转移到蕴藻浜,陈行、广福,施相公庙一线。
十月一日
日首相近卫、陆相杉山、海相米内和外相广田举行四相会议,决定《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扩大华北和华中战局,设想通过十月攻势,迫使南京政府议和,以结束战争。
敌增援部队第一〇二、一〇六、一〇七、一一四、一一六等师团之各一个旅团及台湾军等部,先后抵沪,总计在沪敌兵力二十万人以上。
日军十月对上海攻势的兵力部署:第一〇一师团在吴淞、上海间登陆,进入蕴藻浜北岸。第九师团和第十三师同分别由大阪、神户开来。其作战意图是:(一)以三个师团向大场镇攻击;(二)第十一师团进入杨泾一线,回旋掩护其右侧面;(三)以第十三师团作第二线,在军主力的右翼之后;(四)攻击大场镇,进入苏州河一线,向南推进;(五)进攻目的是进入苏州河一线,消灭上海北面的中国军队,封锁上海西南面,进而 攻击南翔。
据上海《立报》讯:八一三以来,日军伤亡已逾三万人。
二日
日军总司令松井限三天内,占领嘉定、浏河、刘行、大场、闸北、浦东等处。
敌集中兵力向罗店、刘行发动进攻,我军沿沪太公路撤退约一千余米。
晚,敌以轻型战车三十余辆,协同步兵一千六百余人,由北四川路冲入我方警戒线。
英国伦教推行“大中华运动”,支持中国抗战。
三日
晨,日军向沪太公路东西两侧进攻。
敌舰驶入常澄交界之段山港,向岸上民房用重炮轰击。
四日
日外务省特派在野外交家伊藤等十余人抵沪,行诱骗手段。
战斗仍在罗店、刘行附近进行,敌企图渡蕴藻浜。
六日
敌主力分两路进犯:一路由罗店沿沪太公路,经施相公庙向嘉定进攻;在刘行方面之敌,经广福镇向嘉定进攻。一路由顾家宅强渡蕴藻浜,抵南岸进袭庙行,张华浜之敌西进,威胁江湾、闸北之线。
国联大会通过关于中日冲突事件的决议案,谴责日本,声援中国。
七日
敌第三、第九两师团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由蕴藻浜北岸向第八十七师及第一军正面强行渡河,被我军击退,成拉锯战。
八日
驻沪日军总司令表明声明:日军进攻之目的,在于强迫中国政府与抗日军队改变对日态度。
九日
国联邀请十三国在北平举行九国公约会议,觅取解决中日争端之办法。
十日
中国外交都照会国联,声明接受九国公约会议的邀请。
连日来闸北之六三花园、八字桥、浦东、蕴藻浜等地均有激烈战斗。
十五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发布训令:“前方自应奋勇应战,如有擅自退却者,当予依法连坐,其余战地文武官佐,亦应各本天良,一致抵御。如有擅退或抗御不力等情事,亦当依法严惩,决不宽贷。”
据国民党上海社会局统计:抗战前全市计有商店八万六千六百三十九家,工厂五千五百二十五家,作坊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一家。总计工商业厂号十万零九千零十五家。日军侵入上海,使全市社教机关的经挤损失即达一千零九十四万二千二百四十二元。
二十一日
中国增援部队第二十一集团军到沪后,为恢复蕴藻浜南岸阵地,决定对敌全线反攻,以第四十八军第一路,向黄港、北侯宅、谈家头附近蕴藻浜南岸之敌攻击。以第六十六军为第二路,由赵家宅向东攻击;以第十五集团军之第九十八军为第三路,由广福南侧向孙家渡、张家宅之线攻击。原守备各师,各向当面之敌攻击。全线于十九时开始攻击,激战彻夜,各路均有进展。
二十二日
敌主力在飞机及舰炮主援下,向我第二十一集团军反攻,激战至二十三日,双方伤亡甚大,我军退守小石桥、大场、走马塘、新泾桥、唐家桥之线。第一七〇师第五一〇旅旅长庞汉祯,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一旅旅长秦霖及团长廖雄、谢鼎新,褚兆同等阵亡。
闸北至庙行、陈行以北阵地均无变化。
日军在宝山县城组织伪县政府,任命日本人吉田为县长。
二十五日
敌第十一、十三和第九师团主力向大场方面猛攻,突破翔大公路,进窥南翔,大场形势危急。我军走马塘阵地亦被突破。
二十六日
我第十八师朱耀华部放弃大场、庙行、江湾、闸北守军,亦自动放弃阵地。我军主力退守南翔一线。一部退至苏州河以南,一部留守苏州河以北各要点。
二十七日
我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该团主力,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抗击敌人。
日本发表宣言,拒绝参加北平九国公约会议。
二十八日
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八百孤军(实四百余人)英勇事迹,轰动全市。
我军已退守真如、彭浦一线。
日军侵占闸北,大肆焚烧,闸北尽成焦土,平民死伤枕藉。
我军转入新防线,由沪西中央造币厂起,向西经真如、江桥,转西北至小南翔,折东北至广福镇、登桥镇,与浏河成一垂直线。
我军又放弃真如,撤退至苏州河南岸;沪西方面双方在中山路、北新泾一带,隔苏州河对峙。
二十九日
日军占闸北后,分两路;一路由大夏大学直插苏州河;一路由真如向周家桥镇进攻。
三十日
真如大道发生激战。午后,敌第二师团之一部,向广福镇前老陆宅猛烈进攻。我军继续向后撤退。
三十一日
坚守四行仓库孤军,与敌对抗五日后,蒋介石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会同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迫令第五二四团谢晋元团长、杨瑞符营长率孤军三百九十八人,退入租界。
日军在闸北纵火焚烧,损失达二亿元以上。
敌以全力强渡苏州河,封锁南市。以第三师团、第九师团先行渡河,第一〇一师团随后跟进。第十一师团阻击南翔我军。
我军放弃南翔以求苏州河北岸全部阵地。
十一月五日
晨,日军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以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及国琦支队为骨干,在舰炮掩护下,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二处登陆,向淞沪我军主力之右侧攻击,企图会同越过苏州河之敌全力夹击我军。
中国统帅部急令浦东第六十二师及第四十五旅与枫泾第七十九师夹击金山卫登陆之敌。并令第十一预备师由苏嘉铁路驰援。
金山卫登陆之敌,分两路,一路由全公亭向新仓进攻;一路出漕泾镇及金丝娘桥向张堰镇进攻。
六日
敌占松隐镇。日军大批登陆,总数已达六七千人。
八日
日军窜至石湖荡、张庄市,松江失陷。
我第六十七军由豫北调来,准备阻击登陆之敌,但部队尚未集中,即被敌各个击破。淞沪我军主力侧背受到重大威胁。
我第三战区策定第三期作战指导要旨:(一)作战方针:以打破敌之包围企图,巩固南京,京沪线利用既设阵地,节约兵力,以一部用于沪杭拒敌,一部用以巩固首都。待后援部队到达后,以广德为中心,转移攻势,压追敌人于钱塘江西歼灭之。
(二)指导要领:(1)京沪方面以最少兵力利用吴城镇、福山镇之线阵地阻止敌人,不得已时转移锡(无锡)澄(江阴)线及宜兴、武进阵地。(2)由京沪方面抽调两师至吴兴归第八集团军指挥,再抽调三至五师捍卫南京。(3)沪杭方面防守崇德,南浔镇之线及临平镇、吴兴之线,最后以第十集团军退守杭州附近。第七军的两个师退守长兴附近,待川军到达后,转移攻势。(4)续到的川军六个师,车运者至广德附近,船运者至宁国附近集中,以广德为重点,攻击沪杭之敌。
我第三战区长官部下达转移命令。
九日
我军放弃苏州河南岸除南市以外的阵地。我军向青浦、白鹤港之线转移,秩序混乱。
日军进占虹桥机场和龙华镇。敌续向青浦、白鹤港之线突进,我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旅长吴继光指挥部队阻击时阵亡,该线于十日弃守。
十日
日军佐藤支队在浦东登陆,步兵第五旅团向南市发起总攻。枫泾镇失陷。
十一日
敌第六师团攻占青浦,进至苏州河岸。南市我军奉令撤出阵地。
上海市长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十二日
我左翼军主力西撤,右翼军撒至苏嘉线附近及其以西地区。
十三日
沿京沪路西进之敌,抵安亭西南。
敌重藤支队于六时乘艇在白汲口西南中洲登陆,向常熟推进,进攻支塘,企图截断公路交通。
我军于当晚向台浦、平湖、嘉善之线及苏州,福山阵地转移。
十四日
日军第十三师团攻占浏河镇,太仓相继陷落。
十五日
敌我双方在兴隆街、福山、常熟及沿江一带激战。
十九日
日军攻占苏州。
由太仓前进之敌,突破肖家桥、谢家桥我军阵地,协同浒浦之敌,进逼常熟,福山。我军当晚向锡澄线转移,并令第十五,第二十一集团军向太湖西南之安吉、孝丰、宁国、宣城等地转移。
二十日
日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二十五日
敌重藤支队截断江阴、无锡之间公路,敌第十六,十—师团及第九师团主力进破无锡。无锡失陷。
二十六日
京沪线我军一部向常州撤退,主力向浙赣皖边区撤退。吴兴失陷。
二十七日
我江阴要塞与敌激战五天,援绝陷落。守军第一〇三师,一一二师突围向镇江转移。
苏州之敌秋山支队渡过太湖,向我军攻击,北向常州迂回。太湖南岸之敌第十军攻陷长兴后,主力经宜兴、溧阳,溧水向南京进攻,一部经广德、宣城向芜湖进犯。
京沪路方面,敌上海派遣军主力(四个师又一个支队)分三路,一路经无锡、金坛、王天寺,一路经无锡、丹阳、句容;一路经江阴、镇江桥会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