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大牌代工厂到自主品牌,就相当于重启0-1的创业之路,这条路有多难走?许多企业在初创企业时期或者转型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低销量、低利润的泥潭。
我是服务企业一号位的战略营销咨询顾问,专注于帮助企业优化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
最近,我遇到一个典型的初创企业案例:这家服装企业曾是国际高端户外品牌的幕后功臣,数十年如一日地精工细作,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第二代接班人决心打破僵局,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产品线齐全,线上渠道也已布局,销量却始终不见起色。
创始人焦虑万分,向我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定价过高?品牌定位失误?还是渠道策略有问题?
破局期的关键是找到对的人群
这些问题在初创企业中极为常见,因为创业之初千头万绪,而创始人及团队往往资源有限,经验不足,难以确定正确的行动方向以及关键的策略。
在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业者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
从0到1是企业的破局之路。在这一阶段,企业有几项核心目标必须完成:
1. 锁定核心人群(人):识别并锁定核心用户群,通过他们的反馈和互动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2. 品牌定位:明确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3. 产品优化(货):通过小范围测试,不断完善产品。无论是通过线上私域还是线下面对面销售,与用户直接沟通是关键,逐步确定主推产品。
4. 深入渠道(场):找到最具潜力的单一渠道,集中资源进行深耕,建立良好的口碑并提高复购率。
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的人群”。
这些目标人群能够支持初期测试,明确主推产品,并帮助形成一个高效的业务销售模型。他们还能参与品牌打磨过程,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和推广大使。
那么,什么是“对的人群”呢?简单来说,就是与品牌“气味相投”的人。他们需具备以下特征:
- 深度认同品牌价值:对品牌的价值主张、理念和使命高度认可。
- 产品接受度高:即便产品尚有瑕疵,亦能给予理解与支持。
- 复购意愿强烈:不仅自己愿意多次购买,还乐于向他人推荐。
这些早期用户,被称为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是品牌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他们的支持和反馈,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与其盲目追求流量和销量,不如先找到这些真正认可你价值,愿意为你承担风险,用金钱和实际行动来支持企业的核心用户。
这就像播种一样,与其撒向广阔却贫瘠的土地,不如精心培育一片肥沃的土壤。
只有找到“对的人群”,才能在创业初期获得宝贵的支持和反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几个成功案例,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
特斯拉
远非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这一宏大的愿景,深深地吸引了那些具有环保意识、勇于尝试新技术,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早期用户。他们并非只是购买一辆车,更是认同并投资特斯拉的未来。
特斯拉的成功,并非源于广泛的营销,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目标用户的价值观,并与其产生共鸣。 “潮流、科技、环保”的人设标签,也确实让特斯拉在硅谷精英群体中迅速流行。
Airbnb(爱彼迎)
Airbnb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的酒店行业。他们并没有试图取悦所有旅行者,而是聚焦于那些渴望独特体验、追求个性化住宿的“体验型旅行者”。这些用户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酒店,寻求更深入的文化沉浸感和人情味。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在巴黎旅行时,我选择入住 Airbnb 上一个韩国家庭的民宿,房东提供的美味韩餐和贴心关怀,让我的旅程格外难忘。
Airbnb 的成功,在于精准地满足了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
小红书
小红书的创始人毛文超和瞿芳都曾在外企工作,有海外留学的生活经历。他们深刻洞察到一群热爱分享、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女性的需求。
早期的小红书,专注于海外购物分享,为这些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发现好物的平台。这些早期用户,正是小红书的“种子用户”,她们的活跃和分享,奠定了小红书社区的基石,并推动了平台的蓬勃发展。
这些成功的初创企业都并非一开始就追求大规模的用户增长,而是专注于找到并服务好他们的核心用户群体。这恰恰证明了,在创业初期,找到“对的人群群”比追求“大量的流量”更为重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如今的行业巨头,都源于早期对核心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这么幸运地找到自己的“对的人群”。
凡客诚品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凡客诚品?他们的广告词被称为“凡客体”,曾经风靡一时:“我爱XX,我不爱××,我是××我不是××,我和你们一样(不一样),我是XXX”。
其中最有名的是韩寒版本的广告:“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这些广告一度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目光,并被大量模仿传播,成为当时流行的文化现象,就像今天的肯德基“疯四”文学。
凡客诚品在起步阶段采取的是低价策略,主要吸引了一群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年轻人。为了满足这部分消费者对极低价格的需求,凡客诚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产品的品质。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增长,但却把那些真正注重品质和设计的消费者给赶走了。
更糟糕的是,被低价吸引来的消费者往往对品牌没有忠诚度,他们只会跟着价格走。一旦新鲜感消失,这些用户就会迅速流失。最终,凡客诚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共享单车行业。一些品牌在初期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免费骑行和补贴活动。
但是,这样的策略并没有帮助它们有效地筛选出真正的目标用户——那些真正需要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消费者。
相反,一些用户只是因为可以免费或者低价使用而加入,他们对共享单车本身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人还会有恶意破坏或私自占有车辆的行为。
这样的用户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反而会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从特斯拉、Airbnb到小红书,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找到“对的人群”——那些与品牌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核心用户——才是初创企业成功的基石。
他们不仅是早期的消费者,更是品牌的忠实拥趸和口碑传播者,是推动企业从0到1突破,并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
因此,在创业初期,与其将资源分散在广泛的市场推广上,不如专注于识别、连接并服务好这些核心用户,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这才是制胜之道。
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到的那个服装企业。
创始人面临的困境——品牌定位模糊、产品设计缺乏方向、定价策略摇摆不定、销售渠道选择迷茫——其根源正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对的人群”。
他们只顾着“埋头卖货”,却忽略了与消费者沟通、了解用户需求。他们不知道是谁在购买他们的产品,更不知道用户购买或不购买的原因。
这种缺乏用户洞察的运营方式,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却没有指南针,注定效率低下,甚至迷失方向。
只有真正理解“对的人群”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才能避免走弯路,少走弯路,最终实现品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找到对的人群?
知道“对的人群”的重要性以后,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找到这些人呢?
我们做市场营销,通常会用到经典的STP市场细分理论来做拆解市场细分用户群体的动作。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理论。
STP市场细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 细分(Segmentation):这是企业经营市场的第一步,指的是识别和理解消费者之间的差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人口统计特征、地理位置、心理特征、购买行为等,将整个市场划分成多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小群体。
-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在完成市场细分后,企业需要评估各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从中挑选出最具潜力的一个或几个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一步要求企业深入了解这些潜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
- 产品定位(Positioning):确定了目标市场之后,企业需要为其产品或服务定义一个明确的位置,确保能够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这包括经典的营销4P,即产品的特点、价格、分销渠道以及营销传播策略的设计。
雀巢公司是一个成功运用STP理论进行品牌定位的经典案例。雀巢通过仔细分析市场,将其咖啡产品线进行精细化分割,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例如,Nescafé金牌系列主要面向追求高品质和丰富口感的消费者,而Nescafé速溶咖啡则针对那些需要快捷方便的消费者。
此外,雀巢还推出了Nespresso胶囊咖啡机,专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自制高端咖啡的需求,吸引愿意花时间体验精品咖啡文化的消费者。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增加,雀巢还推出了低咖啡因和无糖版本的咖啡产品。
通过这些细分策略,雀巢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保持其在全球咖啡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人以“群”分
在进行人群细分时,“用户画像”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反映出不同公司在用户洞察方面的理解深度和执行能力。
初阶水平;涉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分析。公司通过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维度,识别出拥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
例如,抖音利用年龄、城市级别和消费水平等指标,将其庞大的用户群细分为八类:Z世代、新锐白领、都市蓝领、精致妈妈、资深中产、都市银发、小镇青年和小镇中老年人。这些类别基于典型的人口统计特征,容易获取并分析。
高阶水平:是在此基础上,增添心理特征(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如购买习惯、品牌忠诚度)的考量。
例如,小红书依据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对用户进行细分。
针对年轻父母这一群体,他们进一步区分为松弛型、科研型、友伴型和积极型等不同子类,依据的是与孩子关系和父母自身性格的差异。
这种细致的用户画像比单纯依靠人口统计特征更为精准。
通过分析心理特征,企业能够更深入地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动机,解释用户对某些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的原因。
行为特征则提供了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数据,如购买频率、使用习惯和互动情况等,使企业能够进行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和营销。
随着消费者需求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人以群分”市场细分方法逐渐显露出其不足之处。
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他们更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即使年龄、地域等人口统计特征相同,消费需求和偏好也可能大相径庭。
举个例子,两位居住在上海的00后男生,小科和小艺:
小科是一位热爱科技的年轻工程师,注重效率和功能性,倾向于购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对科技品牌有高度忠诚度,同时也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而小艺则是一位艺术系毕业生,追求美学和独特体验,喜欢购买小众设计师品牌和充满艺术感的物品,将消费视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流连于跳蚤市场和手工艺市集,寻找独特的物件。
如果仅依靠简单的“人以群分”,例如年龄、学历、城市和职业,将他们归类为“都市白领”,显然无法捕捉到他们之间巨大的消费差异。小科追求科技实用,小艺追求艺术浪漫,他们的消费动机和选择截然不同。
基于心理和消费行为这样更精细的高阶划分方法,能够区分出小科和小艺这样的个体,并能区分出他们不同的“用户人设”。
但心理和行为特征数据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并不容易拿到,而且如果陷入过度细分又可能会导致市场过于狭窄,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就像许多小众品牌难以规模化一样。
当人群共性越来越模糊时,与其继续细分,不如转换思路,去寻找新的共性。
所幸消费者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与所处的场景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视角——场景,并提出新的方法:人以场分。
人以“场”分
“人以场分”是指关注特定场景下不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
例如,在“商务旅行”场景下,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艺术家,都可能需要预订酒店和机票、使用便捷的交通工具。
通过分析场景,我们可以跨越传统的人口属性,找到新的用户群体和市场机会。
“人以场分”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场景细分人群:不同的场景吸引不同的人群,产生各异的需求。
例如,格力高是一家食品饮料企业,旗下的知名产品——百奇巧克力棒棒饼干,凭借其多样的口味和便于分享的特点,在社交聚会和办公室零食分享等场景中,成功吸引了学生和职场白领。
而通过扁桃仁效果饮料,格力高则瞄准了晚间卸妆后的护肤美容场景,以期赢得注重美容的女性消费者。
每个场景对应独特的目标人群,使品牌能够精准地触达细分市场。
2.场景聚合人群:即便消费者个体差异巨大,但在特定场景下,可能会拥有共同的需求。
比如,在面对压力时,人们往往需要放松和缓解疲惫。格力高的百醇饼干抓住了“努力后犒赏自己”的场景,不断推出新产品,深化其场景应用,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最初的经典巧克力口味产品,通过甜味刺激多巴胺释放,带来愉悦感。
随后推出的添加GABA氨基丁酸的茶风系列,利用这种神经递质的镇静作用,增强放松体验。
后来百醇还推出了主打夜晚助眠功能的七天装产品,鼓励用户养成睡前享用的习惯。
通过场景细分和场景聚合,品牌不仅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目标人群,还能在不同场景中共鸣消费者在功能或情感上的需求,实现市场的有效拓展。
我们再以耐克为例,看看它是如何通过不同产品线和场景定位吸引不同运动爱好者的:
Nike Running: 专注于长跑训练和马拉松赛事场景,目标人群是专业跑者和长跑爱好者,强调舒适耐久和提升运动表现。
Nike 篮球鞋: 覆盖篮球比赛、日常训练和休闲穿搭等多个场景,目标人群涵盖篮球运动员、青少年和运动鞋爱好者,主打卓越性能和时尚风格。
Nike SB (Skateboarding): 聚焦滑板公园和街头活动场景,目标人群是滑板爱好者和街头文化追随者,突出稳定耐磨和自由释放。
总结
精准的目标人群是企业决策的基础。找到“对的人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营销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群有共同特质的核心用户,他们与大众市场有所区别,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共性。
理解这种差异性和共性之间的平衡,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驱动品牌增长。
在创业初期(0到1阶段),首要任务是找到人、货、场的最佳匹配,这是一个不断测试、迭代和优化的过程。为了精准锁定核心用户,切忌急于降低门槛:
l避免盲目追求明星流量: 明星带来的粉丝虽然热烈,却未必是品牌的忠实用户。
l避免低价竞争和多渠道铺货: 不盈利的增长一时爽,长远发展埋隐患。
相反,应保持一定的产品门槛,吸引真正认同品牌价值的用户,并积极获取他们的反馈,了解合理的定价、高效的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为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彩蛋 - 如何低成本触达目标用户?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找到目标用户仅仅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触达他们。
还记得电影《甲方乙方》里葛优说的那句话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都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和增长不够足的难题。因此,广告宣传推广和重复触达消费者是不可或缺的策略。
大型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预算,可以购买外部资源,通过全媒体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
而资源有限的初创企业则需要更加注重策略,竭尽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品和营销上,善于利用公共资源,比如将公共资产私有化、将私有资产媒体化等策略。
简而言之,在创业期,“钱贵人贱”,应集中人力资源,精耕细作;而当企业发展壮大后,“人贵钱贱”,则可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成果获取。
竞争的本质是强者胜弱者。初创企业在整体实力尚且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在局部形成优势。
更多具体策略,可以参考我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创业者必读:低成本高回报的品牌推广攻略(公众号:杰尼 Jeni)。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我在一堂(一个专注于科学创业的商业机构)私董会上的内部分享,该分享受到了广泛好评,许多创业者表示受益匪浅,突破了原有的思维认知。
因此,我决定将其发表,希望能启发更多创业者,尤其是在初创阶段或转型阶段的创始人,帮助他们从迷雾和困局中找到方向,明确阶段性的营销重点,早日实现突破,为企业的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请点赞、在看、转发为我加油
👇关注我👇
每次解决一个商业问题
如若喜欢,欢迎关注我哦!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