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周四和周五上课,鉴于刚收假,学生需要适应,我便提前引导学生学习了本册教材的课外八首古诗词,是考虑学生可以提前背记,后面学习课内文章需要背诵的话,能减轻一些背记的负担。七年级下册是八首绝句,除了王维的《竹里馆》是五言,其余都是七言,诗歌内容总共216个字,我给了学生两周时间,应该是可以背熟的。
我带了两个班,从上学期开始,就发现(5)班的学生总体比较平衡,学习习惯都还可以,作业、背记每次都完成得不错,课代表也比较得力,经常撵着问我还有什么作业要布置。良好的班风促就了好的学习成绩,任课老师也轻松许多。四班学生大部分很认真,学习上比较踏实。但好差分别有些大,有7、8个孩子在学习上很不用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背诵几乎没有。每天检查,每天就是这个样子,小小年龄,倒是扎起了“油盐不进”的样子来,为此很是苦恼。邀请了家长一起来解决问题,最后也是徒劳。真真应证了曾经参加某次培训时,一位导师给我们的忠告:“当一个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弱,长期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时,家长是叫不得的,一般情况下,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即便如此,作为语文老师,还是要抓住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每每要求学生背记某篇或是某段时,我总是要将文章层次清清楚楚地梳理一番,以便学生背记时能前后贯通,随文意背诵。结果是,认真的孩子什么时候都是认真的,不认真的连指导背诵技巧时都不愿意虚心地听一下。所以,五言也罢,七言也罢,还是短文也罢,没有一样是可以背下的。语文测试时,默写的六分,往往2、3分,有的甚至全军覆没。乡镇的孩子,总体学习水平本身就比市区学生差一些,这些基础给分的也不愿意努力,只能是越差越远。有些孩子包括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往往字词都弄不清楚,背记都有问题,还要专心研究阅读理解,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初一的背诵篇目在整个初中阶段是最少最短的,如果我们还以无所谓、拖延的态度对待古诗文背诵的话,初三的语文复习必然任务繁重,愈复习愈倒退。
有感而发,是因为所带班级差异太大。(5)班在上周三已经全班完成古诗文背诵,(4)班到今天背不熟背不下的还大有人在。因为背诵的问题,有时批评教育干扰了课堂教学,不督促检查,又失了语文学习的根本。
只愿,且学且认真,明了语文背诵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