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大掌村已有一年之久。回首与大掌村村民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2024年6月,肩负组织的信任,开启驻村工作,山路十八弯,车程6小时,这是我踏过最远的路。
大掌村位于坝溜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4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0.37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常住432户1732人,劳动力1205人。村内主要产业有水稻、玉米、茶叶、橡胶、小黄姜、松茯苓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鸡、鸭、鱼、狗、羊等。
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建强村党总支、做好政策宣传、抓好监测帮扶、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初来乍到,第二天就要抓好监测帮扶,跟着驻村队员去包组28户农户家去收入核算,先是介绍我是新来中途轮换的驻村队员,之后上一个驻村队员的工作就由我来接手,希望能多多配合工作!作为刚入职两年的小白,第一次真正接触三农工作,一脸懵,所谓“不食人间烟火,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烟贵”的尴尬感油然而生,农作物、家禽的价值换算,全然不知,只能先记着农户的计量单位,回去向老前辈请教经验,生活处处是学问,农业也不例外。
大掌村居住的多数是哈尼族村民,相互之间几乎用哈尼话交流,语言变成了开展工作中的第一道障碍,如何解?每到一户人家,总是有老人家表示,“姑娘,没读过书,汉话不会讲,多担待”这时我总会笑着说,“大爹,大娘,您已经很厉害了,我能听得懂”实际半知半解,过后我总要找一个会的人帮着翻译。经过多次入户,和农户们也渐渐熟悉起来,将心比心,工作配合度也渐渐提高了,偶尔会遇到因喝过酒不配合,第二天又若无其事的情况发生,能够相互理解、包容。我也变成了她们口中的“赵老师、小赵、阿诺”,因为她们的热情,让我在村里多了一份温暖。
雨季降临,下半年似乎是我把更多的工作带来了,忙完入户核算填报,又接着防汛会议、预警工作,国庆节过后80余亩占补平衡工作也随之而来,顶着大太阳种了整整两个月的地,从“盖膜-种玉米苗-种包菜-培土-捡石头-浇水”一整套播种的常规操作体验了一番,从不熟练到熟练,把这辈子没种的地种完了,看见包菜、玉米上桌的那一刻,汗水与馈赠此刻便有了具像化。
我喜欢穿梭在乡村与田野之间,把自己忙碌起来,小的时候没有可记录的设备,大自然的这些美好被遗失在了角落里,老一辈的艰辛随时间的推移也正在被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赋予,那是为儿女一生奔波换来的结果,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懂知足、懂感恩是一生的必学题,这些点点滴滴对我而言值得被珍藏。年底各种迎检工作接踵而至,大家都在忙于完善台账资料工作、时刻准备被上级领导抽查村情掌握情况,半年很快就过去,和村民们的感情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许多,路上遇见打招呼的,我只能笑着说脸是见过的,你们好多人记我一个人,我要记好多人,有些记不得名字不为过。
村里祭龙节、春节、清明节甚是隆重,有做不完的客,无论贫富差距如何,每户每年至少会自产自销一头猪,鸡、鸭间隔着杀,温饱日子已不成问题,这难道不是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百姓能安居乐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吗?幸福感不是有车有房有钱有权,而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时侯不是我们不幸福,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幸福,把眼光看向了别人。我曾问过几个孩子在外的村民,想不想到城里一起和孩子生活?他的答案是否,不习惯,还是想在村里。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孔,未必每个人都向往,我们所认为的好资源在他们的认知里也未必能够深切体会。守着自己的一方寸土,也是一种幸福,一种选择。
我一直在尽自己的所能,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向单位请示资金,助农增收方面给脱贫户及监测户发过肥料、米、油。在这一年里,见证了村公所卫生间经过修缮能正常使用、10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公房全覆盖、茶厂建到家门口,小黄姜、松茯苓、玉米有专门的人来收购,不存在滞销问题,价格由于路途遥远相对偏低是很正常的;平时周末留村的话也会带着周边的孩子一起学习、娱乐。了解到村里的中年妇女想要庆祝2025年的三八妇女节,展示大掌村妇女的风采,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我以“共筑大掌情,欢庆妇女节”为主题,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能手工制作的道具全手工,通过文艺演出、趣味游戏筹划活动内容,从起初的担心没人报名演出,到最后积极报名20个节目,“有没有奖金无所谓,大家在一起娱乐娱乐,饭不用包,我们各自的小组会拼钱一起吃的,到时来我们小组吃啊,阿诺”那一天,大家穿着哈尼服装唱着舞着累并开心着,真的很欣慰。感谢村两委、镇上工作队和村民的支持,活动才得以圆满完成。
这一年,收获颇多,28岁,有幸与大掌村的山川为伴,由山及人,基层工作亦如这山,但初心如磐,也当如山般坚韧,在接下来的一年驻村工作中,仍与村两委并肩作战,继续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尽所能把村民的需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