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个字对我而言一直都只是家长的唠叨和繁重的任务。一年前的我肯定想不到自己居然开始对学习有兴趣,并且翻开了这样一本书。回想一下这一系列的变化,是之前我的认知一直在出错,将上学和学习混淆了起来。自从开始阅读思考,感受到大脑升级的力量,我对知识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本书的作者斋藤孝先生在32岁前没有固定工作,与以前的同学比较让他非常自卑。他的转折点是考研,考研让他找到了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后来他又在无意间学会了“通过阅读人物确定风格的转折点”这一本领。村上村树也是在离开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才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我发现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就可以完成几次自我突破,并且从你完成自我突破的那一瞬间起,你的视野会变得更宽,眼前的景色也会随之变得截然不同。
第一章和第三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和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一些伟人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有三个阶段: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坚持突破
确定自己的目标
成年后的学习不再是上学时候老师给你划的重点,而应该是你自身的需求或者兴趣。这种自发的内在动力应该足以强大到让你行动。李笑来老师说到自己背英语单词,因为他的需求是要当英语老师靠英语挣钱,因此他将背的每一个单词换算成金钱,每背多少单词就赚了多少钱。因此,我们也可以给要学习的东西冠以一个足够让你梦寐以求又可以达到的目标。
找到合适的方法
在这个信息发到的时代,方法绝对不缺,随便一搜就有一大把。但是这么多方法,到底该选哪一种?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人贵在自知,所以你应该要先了解自己才知道什么方法适合自己。试着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在什么时候学习最高效?什么地方学习注意力最集中?什么方式最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喜欢独自学习还是加入一个社团一起努力?
比如史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如果你喜欢找借口,学5分钟就想摸摸手机这个方法就可能适合你。就比如看书,先给自己定好目标,每天20页,要在半小时内看完。每天定在一个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段比如早上7:00-7:30(我觉得早上是效率最高且最不容易被打扰的),这半小时把手机关机,并且不能做任何别的事情,直到把规定的任务看完。其实一旦投入进去,效率就会非常高。也可以渐渐养成迅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还有书中提到的“相互学习法”和“切磋学习法”,前者是指大家在一个团体各自分配一个擅长的主题进行讲解,后者是指在一个团体互相竞争学习。两者都是适合喜欢团体一起学习的人。比如我们的阅益书社就将这两个方法相结合了。每个人挑选自己爱看的书做笔记进行分享就是相互学习法,看了书写笔记进行输出是非常适合我的读书方法,因为笔记的输出逼着我要认真的进行输入,而且当我想着还有别的小伙伴可能会看时就会更加认真了。不仅如此,通过看其他小伙伴的笔记,也收获满满,真是一个双赢的模式。而“切磋学习法”则能让你更有动力,当看到群里的小伙伴每天都能坚持看书发笔记,我会跟自己说为什么别人做的到,你做不到?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式。
坚持突破
前面的两步都只是刚开始,找到方法后并进行实践然后持续坚持才是真正上路了。有时候你会说我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方法,那就找一个你觉得可能最有用的,袖子一撸,开始干!因为只有实践了你才知道是不是适合你,就像相亲一样,你只有不停的尝试才可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困难,那就不断修正进步,一步步找到适合你的方式,然后不断向前,直到突破。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直到95岁了还在坚持他自己的目标管理法,每三个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三年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比如花三个月学习中国明代美术室,花三年重新阅读莎士比亚全集。这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啊,哪里会出现什么退休综合症。
日本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从1982年开始进行跑步,一跑就是20多年。他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他发现能坚持下来的诀窍就是要掌控好节奏,适合每天以一定的节奏跑到不透支体力最好,大概是每天10公里。
想跑快时可以适当提速,但是不要忘记在加快节奏的同时缩短跑步距离,想办法让良好的身体状态维持到明天。写长篇小说的诀窍于此相同。就算还想继续往下写,也要学会适当的放下笔头。这样的二天才会写的更轻松。
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和突破自我的过程,一直跑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