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工作门口既然巧遇大学偶像。在以前我是极少看小说,恰恰遇到他的小说之后忍不住连看三部,而且每一部都比前一部要后,作者的想象力颠覆了我整个世界观,乃至宇宙观。
对于写作的我来说,里面提及关于文学创作部分的情节依然历历在目。
如果创作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其实在写作之前你需要把这个人的一生先想象好,他在几岁经历过什么,在各个自己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过哪些事情,当你想起出之后,你仅仅只需要看着这个人物发生事情就好了,根本不需要用脑袋去思考,你所做的只不过就是用上帝的视角把这些眼前发生的事情直接记录下来而已。所以在这里很关键的地方是在于需要把自己从现在的时空抽离出来。
至于我为什么要持续写作,我想也是从他的小说里面找到更深一层的认可。
小说里男主角为了让自己的信息能够留存过万之后他尝试过用很多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
- 硬盘,一般只能把信息保存一两百年的时间;
- 光碟,可以保留到 800 多年左右;
- 纸张,可以保存两三千年;
- 石刻,唯独可以把信息保存上万年以上。
最终他通过石刻地方式把文字写在大石头上,连接数万年之后的后人,来到这里,获取到他遗留在这里的信息。
我想,无论未来人类科技发展有多高,文字永远是最主要的方式。
今天分享他小说里面所摘录的句子。
2
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现实中的她(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版,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版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你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模板。
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呢 -那好,咱们就努力迷路吧。
这就是一个普通写手和一个文学家的区别。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 原来文学创作是一件变态的事儿。
要知道,一个文学人物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她十年的经历的反映。你不要局限于小说的情节,要去想象她的整个生命,而真正写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如果你的城府真够深,那就不能显示出任何城府来,和电影上看到的不同,真正老谋深算的人不是每天阴着脸装那副鸟样儿,他们压根儿就不用显出用脑子的样儿来,看上去都挺随和挺单纯的,有人显得俗里俗气婆婆妈妈,有人则大大咧咧每个正经……关键的关键是让别人别把你当回事,让他们看不起你轻视你,觉得你碍不了事,像墙角的扫把一样可有可无,最高的境界是让他们根本注意不到你,就当你不存在,直到他们死在你手里前的一刹那才回过味来。
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在外漂泊的人,就像被人手里牵着的风筝,最可怕的不是这根线断了,也不是拉线的手松开了,而是那手消失了。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和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夜神人静的时候,从耳机中听着来自宇宙没有生命的噪声,这噪声隐隐约约的,好像比那些星星还永恒;有时又觉得那声音想大兴安岭的冬天里没玩没了的寒风,让我感到很冷,那种孤独真是没法形容。有时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3
对了,说了这么久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跟作者合照后我兴冲冲地发到几个群里,居然发现竟然没有多少个人认识他!在这个习惯快滑文章讲究速度的搜索式阅读的时代,你还会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