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封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信,感动全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我也曾感动于寒门出贵子的奇迹,但这种概率有多低,从《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中可见一斑。
这封《致谢信》包含的辛苦不言而喻,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封很甜的信《愿你慢慢长大》,犒劳一下苦涩的味蕾。
《愿你慢慢长大》是作家刘瑜写给百日女儿的一封信,如果当初我受到的教育是如此这般,想必现在也是另一幅茁壮的模样。
信中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冀,因为成功的定义,不是唯一。
信中也没有讲述养育的伟大、父母的不易,反而承认生育是成年人自私的决定。
我们迫切寻找着人生的意义,用尽一切情绪抵抗着虚无主义,既不甘于现状,又不敢做出改变。
或许,我们不必成为世俗标准里的成功者,所谓下位者的焦虑,也不过是自己的枷锁;
或许,我们不必治疗自己的敏感,敏感的触角正伸着长长的小须,感知着日新月异的人间;
或许,我们不必追求很多人的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享受仅此一次的生命。
1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愿你慢慢长大》
成功是什么?
古往今来,太多的世俗的标准,定义着成功的模样。
官居几品,府邸几座,儿孙满堂。
关于成功的面目似乎越来越清晰,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与这幅模样稍有不同,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追求着审美的趋同。
在这种狭隘的价值观下,职业的身份感逐渐比成就感重要,碎银几两,比热爱和梦想更有分量。
仓廪足而知礼节,对于难以温饱的人而言,为五斗米折腰并不值得苛责。
但是对于意气风发、衣食无忧的少年而言,却只看得到虚荣浮华,实属可惜可悲。
记得一档综艺节目中,一名清华博士生自我介绍时说道,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
该生成绩优异,读本科时律师行业火爆,读硕士时金融领域高薪,读博士时新媒体崛起,自己追随着时代趋势不断学习最新知识,但是等到毕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学子的迷茫,寒窗苦读数十载,考入名校,毕业时面临着物欲横流的社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这,是一代年轻人的迷茫,是一代人教育的失责。
权利和财富似乎是成功的标配,兴趣与梦想成了年少轻狂的过往,责任和担当抵不过中年油腻的偷奸和耍滑。
教育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需要吃得苦中苦,需要忍耐和勤奋。
教育没有告诉我们的是,想要成功,还需要吃苦之外的甘之如饴,还需要忍耐之外的自强不息。
在中国应试教育体系中培养出的年轻人,并不吝啬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在夙兴夜寐中,朝着所谓的成功彼岸劈波斩浪。
大多数的成功者,劳其一生,拿自己最初的热情与敬畏,兑换到了最后的财富与地位。
更可悲的是,多少成功者,都找不到自己的热情与敬畏。
成功,从来不是千人一面。成功的彼岸,也从来不是唯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帆,成功的掌舵者,不仅仅是万舸争流中拔得头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波涛汹涌的生命中满载清梦。
2
“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 ——《愿你慢慢长大》
敏感,在我们的社交语言体系中,似乎是个贬义词,它意味着,任何细碎微小的情绪,都可能会伤害到你。
同时,它也意味着,任何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都可能会打动你。
博物馆里的青铜古器是一种美,音乐厅里的婉转悠扬是一种美,书画展中的浓墨重彩也是一种美。
如果,你的世界暂时还接触不到这些地方,敏感的人儿也会发现藏在自己世界里的美好。
四月的春风,五月的榴花,六月的麦田,七月的夏雨,辗转在岁月的不同侧面,各自生辉。
生活中的差异与艺术,还远不止这些。
在我小时候,同学间无意的玩笑也可能会让我琢磨好久,我若问出口,便会被人指责:你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我若不问,心中憋了一口郁结之气,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老师家长的反馈,也在隐约告诉着我们:大人们好像都不太喜欢敏感的小孩。
作者却在信中提到,希望自己的女儿拥有敏感这一宝贵特质,去发现美与不美之间的势不两立。
这种势不两立,远不止在艺术领域,也包括在麻烦重重的人世间,比如,幽默的自嘲和自以为幽默的嘲笑,便是势不两立的差异。
太宰治在《候鸟》中说道,敏感的人会被动性地洞穿对方的难处,因此自己就做不到无动于衷。因为敏感而变得小心翼翼的人,我懂得他们内心的善良,亦知晓他们的可贵。
层峦叠嶂之中,再微小的美好或善意,都会化作滋润心田的雨滴,沁进寡淡的生命里,经过岁月漫长的发酵,酿造出回忆里的甜意。
3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慢慢长大》
某天某月,我们突然来到了孤独的人世间,我们对着周围所有的陌生人,笑着说道:初来乍到,请多关照呀。
后来发现,好像没有多少人会格外关照。
课堂上,偏心的老师并不会为你单独辅导;青春里,收到的情书也是寥寥无几;职场上,像张萌一样的老板,会在凌晨让你随叫随到。
这就是社会的现状,真正爱你的人,或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偶像剧里,一堆高富帅围着一个灰姑娘争风吃醋,我们一边为剧中的爱情流泪,一边幻想自己的真命天子。
现实生活里,超两亿的单身人群,在寂寞中不愿将就。
除了爱情,我们还有亲情,还有友情。
父母的臂膀并不伟岸,却把整个童年的风雨遮挡,后来,我们出来独自闯荡,才发现世界摇摇晃晃。
在这充满着迷茫与泪水的人间,愿我们活成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