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到在第一份工作的五味杂陈中学会和自己相处,一转眼,第一份工作就结束了。这是一段很珍贵的经历,今天我穿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职业装,满怀感激与歉疚的迎接这场谢幕。或许这过程里并没有很多机会和同事去建立很亲密的私人关系,也没有和律所共同去经历什么风浪磨难,我也明白再过段时间互相都会被悄无声息的遗忘,但此刻因为离开而激起的怅然若失是真实的,强烈的。
在这段工作的全程,我一直在因为一个问题而反复纠结——‘谦卑,还是骄傲’。从我离开家到上海,接收到的最多的告诫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而当我看到那么多厉害的人和未知的事以后,当我意识到自己如何如何渺小,内心就不自觉的把这份谦虚变成了谦卑,不是那种不恃才傲物的谦虚,是自知浅薄之后求学若渴的谦卑。
可是有时候你看看生活中,那些骄傲的人往往充满个人魅力,他们活得自我且他们接纳自己,并且好像骄傲的人天生有人去容忍他的无礼,所以他们可以一直骄傲。谦卑如我,却不能接受自己犯错,不能接受自己妄言,不能接受自己僭越,甚至不能接受自己脆弱,不能接受自己表现出打破分寸的第一情绪…其实归根结底是不接受自己。所以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呢,我真的纠结了好久啊。
另一个感触是关于热血和麻木。我一直觉得自已心里有一把火,它越来越小越来越弱,可是总会有某些时刻,它会突然被点燃。以前可能是很大的事情会有所触动,但最近我觉得它被点燃的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变成生活中的细节。比如15路公交车上大家默契的传递公交卡,互相点头致谢。比如有一次地铁站遇到一个女人生病躺在地上抽搐,周围自发的有人维持秩序有人急救有人打120。比如看《活着》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屋里放声痛哭。
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这两个词,甚至没有办法区分褒贬对错,只是希望自己以后不论经历过多少事情,体会过多少遍喜怒哀乐,都不要失去感动的能力和感受生活的乐趣。
最近看了两个节目,《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虽然这是两档综艺,但是爱劳动的脑子不会放过你。我竟然从这两档综艺里体会到了一个很神圣的词——‘信仰’。我想在此之前自己都有一个误区,其实信仰不一定必须有一个‘神’存在的,不一定必须事关宗教。现在我所理解的信仰是,你坚信你所做的事情,并且愿意为你坚信的一切付出一份自己的努力,哪怕它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涟漪,你坚信并且坚持这样做。就像在这两个节目里,你感受得出谁是因为热爱而跳舞,在《歌手》里谁是真的在潜心做音乐,在《演员的诞生》里谁是演员谁是明星。
在我看来,每个行业都有两种人,一种是相信自己职业的人,一种是利用(不含贬义)自己职业的人。倒不是说这两种完全对立,只能说各有侧重吧,而你想要成为哪种,你的选择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向你倾向的那种靠拢。
怎么每个话题好像都一定要有大概对立的两方或者多方,然后自陷漩涡,无法自拔。
之前最多的焦虑也是,总觉得自己毕业晚人一步,司考晚人一步,工作晚人一步,照这个趋势下去,执业也会晚人一步,结婚生子也会晚人一步…总是有一个或者很多的‘早’在对比,总是一边担心太晚,一边心有不甘。可是,真的因为太晚我们就不做了吗?因为太晚我们就匆匆快进吗?因为太晚我们就退而求其次吗?我不要。假如按照大多数的轨迹,确实我是晚了一步,甚至晚了很多步,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被常规套牢?为什么要给自己画上25岁该做什么、30岁该做什么、40岁该做什么这样一个人生框架?如果没有这个框架,余生这么长,干什么来不及呢?
很感恩,这短短的几个月,已经足够给我启发。当你看到不同的人的不同活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言谈举止…你在被各种情绪影响之后其实也在选择,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早或晚,你终将成为那样的人。但我们好像习惯于出发之前先看看方向,或者也作出很多预设,实际上,有时候一切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远方的田野不一定美好,眼前的苦难也不一定都是苟且。
其实,诗就在你的心中,路就在你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