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老弟和我说,你那么喜欢写字,可以尝试在简书里进行创作。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了第一的约会。兴兴然写完一篇文,期待着各种回应,希望被阅读,被点赞。几次写作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退出了。后来简书被搁置,甚至于自己的写作也停止了。时间就像空白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那时的自己又是怎样的,如今不得而知。只初步有个印象,颓废,没有目标,混混然。不知不觉今天已经在简书日更四十天,在自己的感恩日记里是57天,偶然得知这个专题活动,兴致盎然,就开写了。
说起日更教会我的事,我捋了一下,总共有三个点。
第一,教会我塑造我的感恩之心,重新发现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
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自由职业者,自诩心灵导师,带领社群,各种书写,用写作治愈心灵,看见内心小孩,一定程度上很有创意也有布施之心。我通过她的“感恩父母的100个理由”受到启发。就在想是否可以重新看见记忆里的父母,汲取充足的养分。一直以来,我的内心对于妈妈和老爸有过一定的埋怨,这些埋怨偶尔会爆出来,影响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状态令我特别不满意。我发现我和妈妈之间特别容易发生口角,想看看是否最初的时刻就已经产生了冲突。我埋怨妈妈不够爱我,直到三十而立仍然想着从妈妈那儿拿到爱,觉得妈妈应该更爱我。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和对方说了,征得她的同意,我开始了日更之路。从父母这个视角往外开去,去看见更多的人。因此我定了一个主题是“在春光里舞蹈——感恩365”。一来,从春天开始,到春天结束。很有轮回之意。二来,一年365天,日日能看见感恩,这样的一年里每一天都很有意义。三来,倘若感恩365可以做到,我希望鞭策自己,去往更多的365,也希望以此来带动一些人去发现感恩,感受平和和喜悦。
这样就开始了日更,一开始是在朋友圈进行的,觉得不好意思,很多朋友会给我点赞,我的篇幅实在太长,占用了一定的版面。于是听从闺蜜小珍的建议,在简书上书写。便有了今天在简书日更第40天的记录。
在此期间,我发现,朋友圈里很多人发表了很多感恩的动态。有些朋友和我说,每天睡前必读,红玲也说变成了我的小迷妹。而我看到身边的父母,弟弟、弟妹以及闺蜜,董先生等等都给到了我很多的关爱和温柔。倘若说我之前看到了部分美好,现在则发现处处有温暖,处处有真情。并且带动了家庭能量正向流动,妈妈每天下班都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红玲则会第一时间反馈。这种感觉好极了。去感恩,发现感恩,自己也去做正向观测。
第二点,日更让我有了“一念之间”的强烈感受,这种“一念之间”能够带动好的,也能带来坏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念头”。
很多时候情绪的爆发和流淌都是小小由头触动而来。比如参加闺蜜的婚礼,我们提前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特地留出了劳动节的空档,也将家庭活动进行压缩调整。兴致勃勃地做准备,想细节。结果闺蜜表示不用装饰婚房,我们就计划当天再去。闺蜜用“我爸说你们来吃饭必须得等你们,你们不来不开席”来强势邀请,我因家中有事还和妈妈发生冲突,决定当天再去。晚上打电话给闺蜜也无人接听。第二天一早四点半起床,妈妈包的车送到闺蜜的村子口,冒着大雨一路问人抵达目的地。忙前忙后,婚礼顺利举办。尔后,饿着肚子搭上了返沪的高铁,直至第二天闺蜜也没有任何关心之意。本来流淌的不好的情绪让我有了愤怒,后来想到和闺蜜从2007年相识至今,实在难得,不必为小事产生嫌隙,于是就把小事留在了过去。想来情绪的流淌只在于一时的念头和举动。念头偏好一点就种下了好的种子,念头偏歪一些就埋下了坏的种子。
日更的好处是碎碎念会将念头引出来,这样就可以引导念头的方向,决定种下去的种子好坏。
与朋友之间,与家人之间,与同事之间都很适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看你如何度过这每一分每一秒。
第三,日更是进行自我关爱的好方式。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如何爱自己呢?给自己好的物质,让身体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只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给到自己情绪供养和呵护这才关爱内心的重要方法。
日更的过程中,我会留意到自己念头产生的原因,会观察念头流淌的形态,去向。会发现内心的缺失和不安。这时我会温和的接纳这些需要,这些信息。会给自己鼓励,认可和安抚。看到的内心小孩,她会开心,会满足,会生气,会骄傲,会宽容,也会大度。常常去和她交流。就像平时宽慰朋友那样,温柔的给到内心小孩需要的一切,去拥抱她,给她点赞,也会指点她,鼓舞她。
观照自我的过程,我会很自在,很舒服,也会特别安心。
对于外在的形式也足够包容。我允许自己碎碎念,无意识流。允许自己有不想写,写不出来的懒惰和情绪。无限平和。
如果你想简单的获得快乐,了解自己的情绪源头,你想发现外在的美好,去搭建内外平衡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书写,不妨尝试日更。相信你会收获属于你的日更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