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社会对接,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值越多,社会这个老板颁发给你的名与利也就越多。只从贡献价值的角度看,目前的角色有且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跟市场对接的「老板」,另一种是间接跟市场对接的「员工」。
老板解决社会问题才有钱赚,员工帮老板搞定问题才有工资可拿。也就是说,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他们赚到的钱,表面上是发给他们的,本质上是社会发给解决问题的「责任」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家公司倒闭了,会有另一家相近的公司继续承接市场需求,解决问题。这个员工离职了,招聘到的新人会承接这个岗位上的工作,继续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人可以随时变,但角色却不会变化,承担的责任也不会变化。
所以,一个人的真正成长,他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在社会上想要掌握「识人用人的能力」,真的不能看角色,而是要看这个人「承担责任的成长潜力」。
如果从公司的角度看,老板要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负全责,员工只对变现闭环上的某一部分环节负责,于是「打螺丝」就成了很多打工族对自己的自嘲。既然承担的责任只有螺丝那么大,那赚到的钱也只有螺丝应得的那么多。
而老板负责的是变现闭环的搭建与正常运转,整个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运转过程就特别重要。
也就是说,所有零件都放在那里并不能产生价值,「零件与零件之间的互动协调所产生出的特定状态」,才是变现闭环正常运转的基础。而整个协调零件的过程,就叫「经营」。这种零件之间的彼此协调配合,就叫「经营策略」。
如果你十分幸运,在公司的各个岗位都轮岗了一圈,各个螺丝钉的工作都了如指掌,一旦自己出来单干,单独的手艺都会,却没有经营策略,变现闭环无法正常运转,钱也就赚不到。
所以,当老板的难度,比当员工高出了好多个数量级。想要迈过这个门槛,没有反复的试错,没有长期的坚持,经营这门手艺,是学不会的。
想要缩短这个周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给老板打工时,就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整体公司的经营问题,比如市场需求有没有得到验证?客户从哪里来?谁来交付……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是老板每天在想的事。这种思考方式,就是「CEO思维」。
而绝大多数打工人,通常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在自己的地盘各占山头,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呆在这个岗位,而通常的结局是年纪大了,失业了,工作越来越难找,创业的能力又不足,被淘汰就是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