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23年6月,大学四年,全剧终。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恩师挚友,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夏天,我常在夜阑人静时,站在公寓的凉台向外看,那时,没有嘈杂的鸣笛惊扰耳畔,也会忘记琳琅满目的成功之道,那时,往事便不如烟,浮生也并不若梦,沉寂的树木接住我思绪的波涛,让我可以扶栏忆旧,也让我久久难眠。四年前于冬夜时入梦,如今醒来一脚入夏,丁香花已落了一地,谢幕之时执笔,往事如朝花夕拾,有些记忆虽遥远,但回忆起来却十分温暖
剑桥三中是我在哈尔滨七年求学生涯中不可带过的一笔,不止一次我的大学老师在得知我是从剑桥三中考到林大的,他们便流露出惊讶的神情,每每想到那几次老师皱起的眉头和诧异的语气,我就忍俊不禁。我一直觉得一路来影响我的不是某一个名词或者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感谢的不是“剑桥三中”,而是我在母校遇到的恩师和挚友,在一个标签化的群体中,我的老师最大限度地允许我们不合群,让我们在一个有温度的环境中介然不群,那几年,我们年少,但我的老师有为!万众或许是不可以一心的,因为我们需要纷繁的争论和多元的姿态,虽已毕业四年,但剑桥的几位朋友仍在和我包容式争论,他们不走在我前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他们不走在我后面,因为我不会引路;他们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大学遇到的几十位老师,用一个排比句来描述一下吧:或怀着一颗焦躁的心栖栖遑遑;或以寥寥数笔浮续文化的余香;或用一种冷峻的目光睥睨于世;或在分裂的时代弥合生命的连接......,我本以为在大学百花齐放的是学生,但就我感受,师者的丰盈与消逐更为精彩,haha
写给我的一位朋友:伫立在此刻的时空,细细品味沿途的跌宕,从泉州出发,经敦煌西行至玉门关,沿着幼发拉底河畔,一路带着质疑、思考、自洽的自己,最后我们如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去,再结出许多粒来,不禁感慨这个世界、你、我都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人的成长,始于对自己的审视,我也一样,但又不太一样,因为我多了一份你给予我的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的陪伴,那是你的仕与隐、进与退、情与思、才与命......,历经时光摩挲,你还是如此青春,如此亮丽
四年前,如果不是一个魏姓同学放弃了入学,那退役后的涛哥就不会被分到459;四年前,如果张航知道林大工作日限时供电,那他就不会报考;四年前,如果出生在海口的钟永聪知道哈尔滨的冬天不能穿秋裤,那他或许会去个更宜居的城市;四年前,如果石晓鹏没误以为自己过不了太原理工的线,那他可能会重新抉择;对于郭新雨,没有四年前,雨哥生活的比领导还滋润。四年来,我们一起旅行了北京、呼和浩特、三亚、鄂尔多斯、海口、包头、文昌、沈阳、长春和哈尔滨。我们凌晨骑着单车在北京的街头飞驰、我们午后一起坐在三亚的沙滩上看日落、我们深夜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漫步吹风、我们一起感受办1000的储值卡后老板被抓饭店倒闭的悲伤......,四年来互相包容互相体恤,不曾虚度时光,相信兄弟们未来的路一定会很宽
谢谢我的家人,在一个小小的五口之家,二十余年的雨都绕过我,淋在了他们身上
也应当谢谢我生命中促席却遗憾相散的人,当多年后蓦然回首时,这些人事景都会成为我珍视的生命痕迹
今夜无眠,又一次站在凉台,与几年前不同的是眼前已高楼林立,楼上霓虹灯闪烁着八个大字:“抱一至永,远者无疆”,路在脚下,但世界却在远方,让我们在最好的年纪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辞不获已,遂在冰城夏日的暖风中,敲下这篇拉杂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