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是彝族火把节,在这个重要的节日,祝我所有的彝族兄弟们幸福平安,兹莫格尼!
顺势写写我的师弟沙马和他告诉我的一个小故事。
沙马比我低一个年级,来自四川凉山,是我们同一个学院兄弟系的学弟。我们是文学系,沙马他们是语言系,本来是语言文学系,莫名被拆分。这两个系系主任都是彝族,彝族同学也最多,因此来自云贵川的彝族兄弟们走得非常近。
我这个性格,和兄弟伙们容易打成一片,也逐渐和沙马熟悉起来。说是熟悉,也不过就是一起吃了几顿饭,局限在酒桌上互相调侃的层面。
真正开始关注沙马,是他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四川开始。
知道他要走,就难免问几句,为什么,以及回去做什么?才知道他毕业之后,虽然家在北京,却一直在凉山地区做NGO的工作,频繁往返两地。而举家搬迁回成都之后,也是继续做相关的工作。
就此别过。
前些日子有个略轰动的新闻,凉山警察伍各抓捕毒贩的过程中牺牲了。因吉杰(没错,歌手吉杰是我们师兄,也是语言系的)写了纪念伍各的文章,我关注了这个新闻,深感于英雄辞世的无奈,以及想对家属表示点心意,在圈里寻找可以联络上伍各家人的朋友。
才被好友提示,找沙马就行,沙马也是伍各的哥哥。
找到沙马,表示心意。他表示感谢,同时给我说,让我做好汇总以及明细,钱交给另一位亲属,账目交给他,账款分离,便于核对。
事后还发了他和收款人,以及伍各家属的微信对话来向我证明款已到位,准确无误。
我诧异于他悲痛之余的细致,他解释这是长期做慈善得到的经验,每一分钱都必须透明,才是汇报善款的最佳方式。
才开始体会到,原来,沙马,是一个以慈善为事业的人。
上周从朋友圈看到,沙马去宁夏做项目考察,提起一个小项目,通过只字片语,我却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大为感动。于是细细和沙马聊了聊。尽力还原一下这个小小的故事。
宁夏吴忠,有个回族姑娘,在社区开了个饭馆,规模也就是街边小吃那样吧。
社区有一些孤寡或贫苦的老人,也有一些无人照料的孩子。姑娘于心不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义工,为这些需要照顾的孤小们,做一点事。
主要是两方面:一、做饭,老人孩子们因为不会,或者是没收入,吃饭很成问题,姑娘就自己出钱利用开小饭店的优势,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提供给他们;
二、洗衣服,回族爱洁净,但对需要照料的老人来说,基本的清洁都很难做到。清洁卫生这件事即便不是信仰,也是人的基本尊严,因此妹子购买了洗衣机,定期为他们清洗衣服。
很细小的事对吗?能照顾到的人也很少对吗?但我想,就是这一些些微光,于被照料到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温暖和贴心啊。
沙马现在的工作,是对这类细小的项目,进行评估,以及支持。
支持并不局限在资金上,而是全方位的,从流程,到规模,到运营方式等全方位,去帮助这些细小的微光,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单就这个项目而言,沙马给了姑娘两个建议,第一是不扩大规模(姑娘想把帮扶对象扩展到200人),第二是适当收费。
不扩大规模是因为模式需要磨合,人员也需要培训。
而适当收费,则是保持这个项目能长期运转的核心。做好事,第一是要保证能做下去,姑娘自己的饭点并不大,收入也有限,单靠一腔热血,也维持不了多久。在孤小们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收回一些成本,能极大的延续这个项目的生命。
最终,定价3元,即便如此,每帮扶一位孤小,姑娘每月还会自掏腰包添补数十元。
姑娘比较幸运,得到了沙马他们机构的关注,也相信这个小事会走的更远更好。
我常常给各类信得过的朋友,或者机构捐助一些资金,现在细细想来,给钱,真心是最容易做的事,如何把这些钱用在恰当的地方,如何保证这些钱都被合理、充分的利用,如何在信用破产的今天,还令人能放心的把钱捐出来……是无数个“沙马”兢兢业业,希望做好的事业。
而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姑娘们”,散发出来的光芒,则是无数个暗夜的灯,照亮了每一个被照顾到的生命,也无意中唤起我,或者我们的善意。
我和沙马聊了很多,沙马说:每个人都应该接触正能量,但是社会发展还是必须有人去接触负面,要不然社会就会脱节,有的人就会被抛弃,很残忍;而面对负面,有人选择支持,有人选择面对。
我选择了支持,沙马选择了面对。
(本来想放一点这个故事的配图,也找沙马要了,沙马细心的说,照片上的老人面部要处理一下,我也处理了,但全文写完,想想之后还是放弃,姑娘的初衷是因为善良,沙马的初衷是因为坚持,无需再用什么东西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