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乙已之秋,默存携老婆逛公园。
公园不大,没甚名气,既无古代遗迹,也无近代名人墨宝,但好在,离家很近,公交一次直达;更有公园免费,人还不多;不吵不闹,可以静心赏景,静心观舞,静心听歌。
乙已之年,非常之年,但坐车中,观路边街景,人流熙熙攘攘,路边随便摆摊,只要不挡道,没人干涉;路边摊位,皆薄利商品,日常吃食,五金百货;商品不贵,关乎民生,顾客便利,顾主养家糊口;更有一买烤蕃薯汉子,壮实憨厚,抱一黧黑老汉,赤身坐烤炉旁,或引同情,招揽生意,或逃驱赶,占道经营。
老婆和我慽慽然,皆不食蕃薯,见路人见怪不怪,无人掏钱,爱莫能助,下车没去光顾。
公园距车站一箭之地,道路一侧,商铺立林,卖电动车的,卖五金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我和老婆不买东西,这时太阳已高,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侧目老婆,稍化淡妆,还是怕晒,忙快步奔公园大门。
公园大门置铁栏,需侧身而过,汽车,电单车进不去。
我暗叹公园管理聪明,又悲哀市民不自觉。
一入公园,别有洞天,滇朴,华山松高大乔木遮天蔽日,林荫道下,行走其间,抬头仰望,晴空星星点点,不见艳阳;景观道傍,长条石凳很多,干净没人坐。
和老婆捡一近水石凳坐下,拿随身带零食嚼食,边聊天边静坐。
忽那边歌声骤起,老婆喜静,不爱音乐,她说,你去看吧,我在这里等你。
我说,那你坐着,我去看看?走过曲曲折折湖堤,一大长亭下,一群人弹奏。
亭子柱上,扯红色幅标,“某某歌舞队”。显然民间业余社团。先不管它。看,听。
对于音乐,我不会乐器,不擅唱歌,但我会听,会看,会欣赏。
听了几段,看了一下,听惯了吴碧霞的美声,听惯了木村好夫的弹奏,听惯了丽江四姑娘的弹奏,未免扫兴,但不能表露,入乡随俗嘛!
又看指挥,认真,有模有样;再看几位琵琶弹奏者,认真弹奏,虽美人迟暮,个个一身浅蓝旗袍,珠光宝气,浑身透着优雅,自信。
咦!那边花灯锣响,我最爱看花灯,心想会不会演“游春”?会不会演“闹渡”?
又快步到另一个长亭。长亭下密密麻麻围坐些老奶,老倌,一些中年人,皆农村打伴。
再看中间“演员。”皆红衣红裤;两个丑角,一高一矮,白鼻红腮,大花脸,作滑稽状。
看了一下,听了一下,不尽如意,转身走开,身后,唱腔一阵高过一阵,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慢慢回到老婆坐处,她正低头打盹,叫醒她,一同出公园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