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出行交通便捷多样,轻松松便能去往目的地。从前的日子,连公交车都是很少的。
马路上颇为空敞,等候的人们愈来愈多,呼啦啦从站台堆到了路边儿。人们翘首张望着,焦急等待着。
我背着书包,两手扣着胸前的背带,一步一步走在人行道上。
终于,蓝白相间的公交车在坡路尽头显出身形,人们开始骚动起来。车还没完全驶进站台,已有不少人奔涌而去,你推我搡想要站得靠车门更近。公交车终于无奈地停在站台之外,前后车门吃力地在人们面前开启。一霎时,所有人拼了命地向车上挤去,不时有人痛呼:“我的脚……”;“我的手……”。大伙脸上的汗水吧嗒吧嗒地淌下,一个个涨红着脸庞紧咬着牙,一派狰狞凶狠。售票员探出半个身子大声吆喝:“别挤啦,注意老人小孩儿!”可是,没有人听她的,依旧不停地拼命挤着。很快,车内满满当当,车门前挤搡不休。“满了满了,下一辆吧!”售票员大着嗓门喊着,却是谁也不肯放弃。车门吃力地尝试着关闭,又是一阵呼痛,再次尝试,可算勉勉强强合上了。没挤上的人们懊恼地叨叨着,又将目光投向坡路的尽头。
我早已吓得站在道旁,瞪着眼,扁着嘴,小心脏扑通扑通猛跳,暗自庆幸:幸亏我走路!随即,跟着明显行驶地吃力起来的公交车,一步一步向家走去。
那时光的公交车颇为简陋,素皮车身,微圆润的棱角,外面横漆成蓝白条状。车内木板儿座,总是拥塞不堪,跟沙丁鱼罐头似的,行驶太快便一耸一耸地颠簸。极其佩服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穿梭自如的售票员们,搂个光亮亮的票匣子,进退挤着,收钱撕票。印象中就没见过胖胖的售票员。
不知何时,公交车开始畅达起来,除了高峰时分,倒也松松敞敞。人们也开始排队有序地乘车,礼让老幼孕残已是常态。闲适的微笑浮现人们的脸上。
有一路403电车,绿白相间,头顶拖着长长两根辫子,辫子搭在空中的电车专用导线上,一直行驶了很多年头才渐渐消失。车身极其地长,由厚厚的黑胶皮将两个车厢接铰而成,车内正中是个巨大的圆形铁盘。我最喜欢站在圆盘上头,去感受电车转弯时嘎吱声响中这个黑黝黝的空间里,缓慢而奇异的方向混乱。
403行驶在山城弯曲起伏的公路上,偶尔还会停歇下来。在一车老小诧异的眼神中,司机不疾不徐地攀上车尾,拉扯辫子,引导回导线上。原来如此,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像是遇见多大的新鲜事儿似的。我坐在窗边,双手握在前座顶的扶手上头,迎着凉风兀自微笑,看山水楼街不停地变换。
车轮滚滚,时光匆匆,古旧的公交车早已逝出舞台,新型客车鳞次出现。儿时的慢生活已被车水马龙快节奏的都市风所替代。怀念星空点点,外婆的喃喃故事入眠的童年。
民国时的公交车
五六十年代的公交车
八十年代气包铰街接车
八十年代改装铰接车“罗曼宁客车”,为卡车车头,客车车厢,载重车底盘改装而成
九十年代的无轨电车
九十年代的CNG公交车,即压缩天然气车
LNG公交车,即液化气车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