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网都在提及房产税,全中国的城市居民都非常感冒。有房子的人担心未来支出多负担重,要买房的人担心价格跌高位站岗,对房子不关注的人基本躺平。
先简单的说一下房产税这个故事的背景。
其实房产税这个东西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而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查阅了相关资料,时间追溯到1949年。建国后,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将房产税列为开征的14个税种之一。1951年8月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将房产税与地产税合并为房地产税。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同年10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国内单位和个人。该条例中规定5类房产免纳房产税,5类房产如下:
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
2.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
3.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
4.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
5.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
此外,该条例规定如果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从这里能看出来,当初针对房产税的政策是非常松的。然后从1986年到2011年间,相关部门在房产税上基本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房产税(亦或房地产税)始终存在,你收或不收,它就在那里。2011年,上海、重庆两个城市突然宣布作为试点城市征收房地产税,注意,这个时间点是非常牛逼的,因为2010年开始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启了一轮大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是在2010年开始限购的。而当年这两个试点城市收房地产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上海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二套房及非本市居民新购房,重庆征收对象为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以及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二套房,当时的税率基本在0.6%,属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后来经过3轮房地产的大涨,更是验证了这点小税简直不足挂齿)。这两个城市试点,一试就是10年,现在琢磨琢磨,一般做啥尝试能试这么久?(这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不阐述)在这10年里,几乎每年重大会议,包括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住建部会议等,均会提及房产税,基本的表述就是“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云云,似乎这10年间大众已经对这个词免疫了,都有种爱谁谁的感觉。尤其是每次房价上涨周期的时候,官方就会把房产税拿出来秀秀肌肉,然后市场胆怯的看了一眼,拿出一把砍刀,继续披荆斩棘。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几天前,也就是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看懂啥意思了么?就是说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授权了,告诉国务院,你去收吧,先试着收,一边收一边积累经验,各地政府可以制定政策细则,这些都是得到支持的。有了这个指示和背书,可见的一路坦途。于是乎各大网神都呼之欲出,纷纷预测哪些城市收、针对什么样的房产收、预计金额多少等等,更有机构做出了线下沙龙,不知道是汇集的一堆投资客还是群演,反正是台上讲师挥斥方遒,台下频频点头,似乎不做出点什么应对措施就对不起这个时代的感觉。
总之,这回石锤了,开始玩真的了。
以上就是房产税的故事背景。
通过现象看本质,讲完故事说实情。我想谈谈作为一个业主,或者是一个购房者最关心的事。
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收?
收房产税后房价看涨还是看跌?
有购房需求现在要不要出手?
我们先来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收。
先说结论,我觉得可能会是全面征收,且按照豁免金额去征收。
以目前上海为例,上海开征房产税,大体上是首套不收,超出的进行面积豁免,也就是说人均(60平米)面积以下的不征收,超出部分按照70%的估价进行征收。上海这个收税的结果很显然是没有让政府满意的。据公开数据报到,2020年上海收了198亿的房产税,而2020年上海卖地的收入是2900亿,相差甚远。为什么要用卖地收入和房产税收入对比呢?因为对于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来说,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二手房的交易占绝大多数,核心区基本没有土地储备了,而政府多多少少还是需要一些卖地的收入的,政府要用这些收入来做修路、市政以及开工资等等,如果不卖地,收入就降低,必然需要通过房产税来弥补。那么现在这套正在试行的房产税办法无法填补,而可卖的土地缺越来越少,唯一的办法是加大收税力度。
基于此,新的试点有必要全面征收,也就是说不管你几套,有房就收,这是其一。
全面征收不能没有起征点,之前是面积豁免,这样不太公平。比如住上海陆家嘴豁免60平米和住青浦豁免60平米,简直是云泥之别。所以可能会设定一个豁免金额,比如人均豁免300w的免征额,那么不管你住陆家嘴,还是住青浦,不同面积不同价格,无所谓,反正豁免额不变。陆家嘴汤臣一品,三口之家,400平米房子价值1.2亿,人均豁免300w,总金额豁免900w,征收1.11亿对应的房产税。同样三口之家,青浦200平米房子价值800w,人均豁免300w,总金额豁免900w,免税(当然也可能会出台不同区域的豁免额,但前提是兼顾公平)。这是其二。
此外,能想到的是,如果继续按照首套面及积豁免,我国人民的规避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比如通过离婚等方式(可参考如何规避限购、满五唯一的政策)进行,不利于家庭的稳定和谐。而豁免额是跟家庭人口数有关系的,人口多,豁免额高,促进生育,跟我国目前的国策一脉相承。这是其三。
美国是一直征收房产税的,基本上不同的洲的征收政策都不同,费率基本在0.5%-3%,而且越是贵的周,征收的房产税越高,但也不能阻挡纽约成为全球房价的第一梯队,大家可以感受下。
这样征收,在费率不变的前提下线,总金额肯定会超过之前的试点,对政府无疑是好事,购房者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调整购房需求,不断夯实“房住不炒”的大策略。
再来看看收房产税后房价看涨还是看跌。
同样抛出结论,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短期看跌,长期看涨。对于广大的小城市,就把住房当做消费品吧,目前基本上看不到涨的希望。
其实分析房产税跟房价的关系,需要对征收房产税的目的有清楚的认识。有人说房产税的目的是为了降房价,但目前我觉得这并不是重点。抛个问题出来,买车收税是为了降车价么?大家每个月都缴个人所得税,你的收入降了么?所以收税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增收,政府增收,政府增收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加政府投资、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就业、增加gpd,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政府红利。所以房产税作为一个税种,目的就是增收,把房价打压到0,房产税就是0,赔了夫人又折兵,何必呢?因此,敲黑板,绝不是为了降房价,有这个错误认识的同学尽快改错。
另外还需要十分清楚目前我国对于房价的期望,绝对是稳,既不能大跌,也不能大涨,微跌微涨都是可以接受的(反正这种大宗商品你也不会随便买卖)。
看到过关于欧美国家关于房产税的文章,大概意思是他们出台房产税之后,除了房主每年被撸了一次毛,房价该涨还是涨。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大趋势我们是改不了的,收某个东西的税,如果都愿意交了,说明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房子同理。虽然收了房产税,但盖房子需要用的土地、钢筋水泥和能源、柴米油盐和人工还是那些,做成的房子如果降价了,那就说明前面的几个东西都降价了,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串联的,那么你的收入一定也跌了。
从供需角度来看,人口净流入的城市,需求一般都是大于供给(注意,这个需求不是所有的房子,而是有需求的房子),那么价格大概率是稳重有涨。但任泽平的“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有说明了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是能看到价格的波段的。
对房地产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尤其是今年的恒大事件之后),房地产市场就是个信贷市场,玩的就是资金杠杆,没有杠杆,价格就没戏,所以最近几年的调控也都是仅仅围绕杠杆进行的(如北京317新政,深圳二手房指导价等),导致成交量降低,房价回调。在这种高压调控常态化的基础上,出台房产税,房价上涨的原动力就变成了硬实力,也就是购房者收入的上涨预期,你收入越高,你购买力强,交完税依然有购买欲望,而且能够保持非常好的现金流,具备这种人口越多的城市,房价会有较好的上涨预期(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而有些城市,人均收入并不高,但房价确明显高出其他同类城市的(比如三亚、海口、合肥等),房价会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这或许在未来是一种城市间的分化,而且何种分化会持续拉大。同样,同一个城市的内部也会分化。放眼全球,一个共性的规律就是有钱人会往高品质住宅区域聚集,这些区域往往是地段好、品质高、楼龄新、带学区,而且是越聚集,房价就越高,即便征收房产税,对这种区域也是小意思,也几乎没影响。你问如果之前有人在这种区域有房子,但收入覆盖不住房产税怎么办?那好,现房产税对这这类人群的杀伤力比较大了,最后会通过自然选择的方法来规避房产税,可以卖掉变现,搬到税少的地方还能余下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美国纽约大家不陌生吧?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只差一条街,确属于两个天地,一个价格顶天,一个价格立地,而且两者之间差距在这些年间持续变大。而征收的房产税,你总不能夸张到征收5%吧?所以这点税对有钱人来说不算啥,毕竟人家买个进口车都要比普通车征收的税多。但是对普通人就有影响,毕竟真金白银每年往出花,心疼。所以能预见到的是,开征房产税后,处于跌周期的时候,越稀缺、越贵的地方就越抗跌,处于涨周期的时候,这种区域越容易涨。
最后,对于有购房需求的各位,给出一些建议。
现在是房地产行业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一个普涨的时代终结,一个差异分化时代的开启,所以买房一定要进行慎重的3次方。在这个里程碑之前,如果你房子选错了,没关系,持有几年,够了免税的条件,在房价上涨大周期下,出货就行了,稳赚。但这个里程碑之后,可能面临很难有人接盘的情况,并且每年还要被撸一次房产税,难受程度自行脑补。
关于城市选择的建议。如果你面临在城市之间的选择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定要选择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这个不难理解,逻辑在前面谈到了,这种城市的价格还是被市场看好的,而处于避税的角度,假设全国联网开征,你是要抛售北上深的房子,还是要抛售老家3、4线城市的房子?其实能提出这个问题,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而且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验证了这个事实,纽约和东京房价的走势明显强于全国整体水平。(即使在次贷危机美国有个别区域1美元卖房子的时候,纽约依然坚挺无比)
关于同一城市之间内部选择的建议。如果你面临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之间的选择问题,那就相对负责一些,因为你要平衡工作、生活、房产价格趋势之间的关系。征收房产税,房子从此有了持有成本,但这点成本对有钱人来说九牛一毛,有钱人一般都会住在城市里比较牛逼的地段(商业+交通+产业+医疗+教育),这种地段的房子对房产税有天然的免疫作用,挂盘率会很低,供给不多,房价会有一定的支撑。相反,一些地段较差的区域(商业+交通+产业+医疗+教育,5个里缺少2个及以上)就比较难了,虽然税少,但属于每年肉眼可见的支出,且每年都存在置换需求,挂盘量较大,供给充足,价格的支撑肯定有差距。所以,结论是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一定要选牛逼地段。
关于面积选择的建议。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户型合理的小面积或许迎来春天,够住、便利、房产税成本还不大,对于自给自足的打工群体,想想都能开心。所以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紧凑户型,房间越多越好(当然必须不能是无窗的房间)。
关于置换选择的建议。如果你持有的是经济适用房、回迁房、两限房等等福利性住房,尽量置换,这种房子是没有大前途的。仔细分析下,现在的置换成本非常的高,抛开置换价差不说,税费成本、中介佣金、贷款成本以及低杠杆,再加上一个房产税,这都是置换的阻碍,而高收入的群体置换,都是从条件不好的往条件好的房子换,最后接盘条件不好的一定是钱紧的群体,完全谈不上价,这个可以参考北京潘家园、方庄等区域,已经证明了这点。还有如果有多套类似于开间、公寓的小房子,尽量做一些房产盘点,置换一些像样的大房子,一来规避房产税,而来这种大房子始终是有市场的。
关于投资房产的建议。如果你还有这个想法,说明你目前的收入大大跑赢了你所在的城市的gdp,你的经济情况非常好。投资依然是有机会的,但要避开文旅地产(或者是度假房产)、商住房产(40、50年产权)、写字楼等。这都不是你一个普通投资者能打赢的战役,因为属于这类房子的普涨时代早在317政策之后就已经逝去了,我亲眼见过一个开发商以对折的方式兜售这类房子。
关于无产权的房产建议。无产权的房子,比如长租权、小产权等,应该是不需要交房产税的,但总有一部分思想开化、或者是金钱分配上有特殊想法、或者是实在无法购买商品房上车的人,那就会来选择购买,0成本持有也是挺好的,或许这个领域能出现一个新的产业链。
写在最后。房产税试点5年,也就是说全面落地肯定5年后。记得前些年,全国媒体都在宣传不动产信息全国联网的事吗?似乎到现在也没做出来,不过这确是一个信号,什么时候全国联网实现了,全国全面征收房产税也基本就开始了。开征之后,有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一是豁免,二是税率,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但个人判断征收初期,政策一定会非常温和,先让你适应温度,此后慢慢加温,毕竟如果温度过高,会有比较大的市场反应,房产税高的低收入人群,会卖掉自己的高税费房子搬到低税费的区域,会形成贫富差异较大的对立区域,这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共同富裕大方向不符。房产税开征后的房价趋势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但对于这个很重的话题我再啰嗦两句。我笃定大概率还是长期看涨,但这个涨幅享用人不是你,因为你已经提前把这个涨幅以房产税的方式上交了,割韭菜原理。
好了,欢迎大家拍砖,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