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说服别人?
向他人求助、给人提建议……生活中,至少有一半的场景是在说服别人。可以说,掌握了说服的技巧,就能占据人生的先机。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我们在今天这本书里,找到了这个问题最有效的答案——
《说服》
作者:【美】诺瓦·戈尔茨坦
史蒂夫·马丁 罗伯特·西奥迪尼
1. 是“Yes and”,不是“Yes but”
很多人都知道,说服他人一个有效的方法是“Yes and”:先表达认同,再展开说建议。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了“Yes but”:只是表面认同,但马上又开始挑对方的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让你的认同显得特别敷衍。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不要纠结于对方的哪些观点自己不同意,只要在对话中表明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2. 希望对方怎样做,就把标签贴给他
你希望对方怎样做,与其直接给建议,不如先给他贴上这种特质的标签,再提出与标签相符的要求,这样能有效提升说服的效率。比如,你希望老板接受一个大胆的新方案,就可以先说“我知道你是敢于创新的人”,再细说方案的内容,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3. 强调对方跟自己的共同点
人天然更倾向于认同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事物。1993年,美国中西部一座小城昆西市发大水,在紧要关头提供最多援助的,是哪个城市呢?你很难想到,是美国东北部另一个叫做昆西市的城市。就是因为这两个城市名字相同,让东北部昆西市的居民对受灾城市有更强的认同感,更原意提供帮助。
当人们发现他人身上与自己有共同点时,就会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想要说服他人,不妨主动点出彼此的共同点,比如“我们是本家/校友/老乡”,甚至“我们是同一个星座的”,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避免使用“禁止”,从正面提建议
人脑会有意强化具体的行为,忽略这句话本身传达的观点到底是“允许”还是“不许”。比如,人看到“禁止践踏草坪”,往往更容易记住“践踏草坪”这个动作,而自动忽略了前面的“禁止”,反而更容易去踩草坪。
因此想要说服别人,不要用“禁止””不许”这样负面的字眼,而是从正面提建议。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提高例会的出勤率,指出大部分员工都出席了会议,就比公开批评有很多人缺席,要有效得多。
5. 先得寸,再进尺
如果觉得对方可能会拒绝你,可以分步骤提出要求:先说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等对方同意之后,再提出真正的要求。比如,潜在消费者如果不愿意购买你的服务 ,那么你可以先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尝试10分钟的试用服务,这样消费者就更容易接受。
6. 为说服对象提供一些好处
人天然会觉得,如果接受了他人的好处,就有义务回报对方,其中一种回报,就是按照对方说的做。说服的技巧就在这里:有意制造条件,让对方觉得你给他提供了好处,需要想办法来回报。这些好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可能只是一封赞美的邮件、一声鼓励,就会让对方更听得进你说的话。
7. 要提醒“xx有害”,就要给出解决方法
人们对危害天然就怀有恐惧,本能会倾向否认、抵触它,只有解决方法才可能化解这种情绪。比如,你向上司提出了项目隐患却不给解决方法,上司很可能压根不承认这个隐患的存在。这也是很多禁止类的广告,没有效果的原因。因此,想要提醒别人现有做法的危害,务必要一起给出解决的方法。
8. 不管有没有原因,都要表现得有原因
“因为”这个词的力量,你想都想不到。人在很多时候,会来不及对一件事进行具体分析,只要给他一个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有多离谱,天然会更愿意去接受。科学家做过实验:一个人想要插队打印,如果直接说,只有60%的人会同意;但如果说“我可以插一下队吗,因为我需要复印”,人们答应的概率竟然上升到了93%。所以,不要忽视“事出有因”的力量。
9. 巧妙地利用从众效应
身边其他人怎么做,也就是“从众”的力量,会在说服他人时发挥显著的作用。而且这个“其他人”越明确,说服的效果会越好。举个例子:酒店只需告知房客“有95%的顾客都会重复使用毛巾”,毛巾的利用率就会显著提高。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可以告诉他“你看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如果这个“别人”是他认识的朋友,效果就更好了。
10. 如果以上的技巧都掌握了,最后再教你一个大招:用好中间人,主动管理他人口中的自己。
很多时候不见得要当面说服,通过第三方的介绍,也能让自己更有信服力。所以你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平时就要持续、稳定地输出这个形象。
比如,你想让同事知道你精通PPT,就要主动制作并且在各类会议上进行展示。这样就能提升你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关于PPT方面的建议,别人也更愿意听你的。
让我们对《说服》的作者诺瓦·戈尔茨坦、史蒂夫·马丁、罗伯特·西奥迪尼,译者符李桃,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说服的最高境界,是管理好中间人,让自己的形象被持续稳定地输出,从而建立自己的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