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分内的事——三不管
1、作业是否完成不要管
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书中提到:
作业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
家庭教育才是家长的事。
把作业控制权还给孩子,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目标。
2、兴趣爱好不要管
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坚持的爱好,会成为他们日后的核心竞争力。
爱好是一种习惯,也是培养一种能力的过程。
99%成功者,都是由兴趣引导,继而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
3、孩子的隐私不要管
没有隐私,孩子就没有自我的边界。
珍藏孩子的秘密,孩子才能获得自尊。
坏习惯和原则问题——三不惯
1、恶劣行为不能惯
孩子对于规矩的漠视,和家长的教育有关。
对于孩子的恶劣行为,家长不仅要及时制止,更要学会立规矩。
立规矩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大祸酿成再悔不当初。
2、好吃懒做不能惯
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
所谓物极必反,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必遭反噬。
让孩子坐享其成,只会养出一事无成的巨婴。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3、不懂感恩不能惯
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不仅自私,而且自带乖戾的锋芒。
惯子犹如杀子。
伤害孩子自尊的话——三不说
1、“你必须听我的”
没有人愿意和“永远正确”的人沟通。
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本质上是一种霸凌。
2、“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喜欢比较,是中国式父母的通病。
比较本身没错,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但是要用对方式方法,比如可以用“十字比较法”:
跟过去的自己比较,看到进步就能自信;
跟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全面而不盲目。
“十字比较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有自信,促进孩子进步和成长。
3、“我都是为了你”
道德绑架孩子,本质上是一种自私。
《逊志斋集》中写道: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正确管教孩子,是家长的必修课。
给孩子成长空间,帮孩子把握好尺度,懂得好好说话,孩子才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为人父母,不仅要爱孩子,也要懂教养。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