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3)开车,我们能行么?
出行前两年我们就开始整理路线。我们的策略是以点连线,先找想要去的地方,再连成路线。
开始找的点,大多是出名景点,整理后门票总价格是4W。删减景点最纠结,因为没有去过,评价也是怎么说的都有,加上觉得出去一次不容易,总想所有地方玩完。带着这种心理,第一次门票删减到1.4W,第二次门票删减到5K。
其实后来很多的收费景点我们也没去,因为看过原生态的,人造的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路线整理一半的时候,便着手准备路上的用品。
我们分了几大类,户外类,行车类,证件类,药品类,摄影类及软件类。
户外类
对于徒步,速干类衣物、冲锋衣和抓绒内胆是必需品;徒步鞋选的迈途,性价比高;功能性的徒步袜确实好用;有背负设计的背包也必不可少;墨镜对藏区也是必需品。考虑到要去珠峰大本营,我们还准备了保暖手套和抓绒帽。
摄于珠峰大本营
露营方面,由于我们一般睡车里,所以只带了骆驼的快开帐篷,睡袋选的400g的黑冰睡袋。
露营最头疼的问题是上厕所,现在市面上有便携马桶,可以冲水,但空间使我们放弃。
吃饭方面,我们买了很多速食食品,尤其现在市面很火的自热饭,很方便。但要说的是,高原水的沸点低,自热饭要热至少40分钟。牌子我们一般选择三全或者厨师。很多人反映自热饭米硬,其实就是加热时间不够。
炉具选的火枫,方便小巧。进藏不让带气罐,即使是高山气罐,且藏区内也买不到,所以大家小心。我们带了两个气罐,刚进藏就被没收了,还好有朋友在客栈留了些。我们之后都用他的,一路也没用完呢,这里感谢辫哥。
用水方面,我们买了5L的水桶,走之前测试了几次,没有漏水情况。但在高原地区要留意,气压变化太快容易渗水,可以打开水龙头保持气压平衡。
用电方面,我们本身也没有太多需要充电的设备,总共两个手机,一个无人机,另有两个gopro。因为车本身就带充电装置,在淘一个多插头的转换器,就满足需求了。
再有就是注意防晒,网上的攻略不可忽视,为此我屯了很多安耐晒的小金瓶。
行车类
改装车我们选择的速锐。我们加了前后杠,底部安装钢板保护发动机。这主要是考虑多山路,但是没想后来被追尾时派了大用场。
安装前后杠
证件类
我们在西藏要去很多地方,如珠峰大本营、阿里等,这些区域都要办边防证。户口所在地和拉萨都可以办理。
户口所在地办理的有效期为3到6个月,时长根据所在地相关政策有所不同,办理时要去派出所开无犯罪纪录证明,这种方式是免费的。
在家办的边防证
在拉萨办会根据去不同的地方,给不同的时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费用也有波动,一般每人100左右。我们在拉萨办理过三次边防证,都是委托当地的旅行社办理。可以个人办理,但手续繁琐。
药品类
关于药品,我们准备了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维生素等。维生素很必要,路上吃不到什么水果,就拿它提高免疫力了。
一般的进藏攻略都会说高原感冒是有多危险,这是因为高原本身就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再加上上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缺氧状况,便会诱发肺水肿,医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不可忽视。
我们进藏前半个月开始吃红景天,前一周开始吃高原安。到高原时感觉累或者有呼吸困难的时候,就吃西洋参或者葡萄糖,可以快速缓解。
西洋参是我们买高原安的时候送的。葡萄糖在进入藏区后就能在商店买到了,价格不贵,一般2到5块钱。葡萄糖推荐购买塑料瓶装的,方便省地。如果喝这个没效果,就买葡萄糖粉剂兑两瓶红牛。
塑料瓶的葡萄糖
摄影类
上帝视角对我的震撼很大,本身就喜欢摄影的我便开始了解航拍,发现入门级的无人机价格并不贵,便入手了大疆御pro。对于航拍,北京限制很多,能飞的就十三陵,所以我们离开北京前没飞过。
刚到的大疆御pro,既让我们欣喜不已,又无奈于不能起飞
软件类
摄影相关软件包括DJI GO和GoPro,都是连接设备的。导航我们是高德的忠实粉丝。地图方面有奥维互动地图、MAPS.ME和两步路。奥维是用来找飞机的,可以经纬度定位;MAPS.ME可以用来打点;两步路可以规划路线,但对我们来说是参考别人路线的。
住宿软件我们用大众点评。但连锁酒店我们加入了格林和铂涛的会员,这里推荐铂涛。选择铂涛是因为会员价不会高于各种第三方订酒店的价格,有了这个保障,就可以放心的用她订酒店了。铂涛旗下有7天、锦江之星、派等连锁酒店,选择性多,且用app订店方便。
到这里就基本准备完毕,就差回家做车床了。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方案,考虑了大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了解了很多智能家具,参考他们的设计。但在做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些问题。
交通法规定不让拆卸车座,但哈弗H5可以完全放倒后排座,我们就想办法在这之上做个床。
后备箱部分是做成一面是斜面的盒子,斜面是考虑后排座椅抬起的情况下,靠背的角度。虽然我们没有拆卸座椅,但还是会有人在放倒座椅上找茬的,果不其然,在藏区就碰到了。盒子里面放不对称隔断,并且隔板可以抽取,不需要隔断就把隔板抽出来,用在其他地方。再加上两块床板,把床板搭在盒子和前面的座椅边缘,就组成了我们的床。
我们的车床
我们真正的餐桌是其中一块床板,把它跟盒子一面用个直角滑道连接件组合,变成我们的餐桌。
考虑这个盒子跟车身肯定有摩擦,我们买了珍珠棉包裹盒子底部。
妈妈根据这个床给我们做了褥子,老公脚凉,在褥子底边又折回来做一个棉兜。
床做好了,就考虑私密性问题。从小姨家拿了以前的窗帘,量身定做了车窗帘,红色的……。
到此车床算是完工了,开始试了下,感觉不错。但经过一年多的试用,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盒子太高,上身空间不够,身体总是屈着,很不舒服。
我们一直在路上,所以对床的舒适度要求高,休息不好,第二天的状态就很差。我们现在正在摸索改良。
喜欢花的我还把北京养的两个空气凤梨带到了车上,想着要她陪我们走遍大江南北。本身都发小芽的她,由于天气恶劣,加上照顾不周,到了西藏没多久就干死了。
这些都准备好了,就剩出发了。
作者简介/张作铭&于莉,从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我与妻子两人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走了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及东南亚各国,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与你生活不一样的人生百态,通过网络分享给大家。来,跟我们一起吧!首发公众号:行走的张于(ID:xingzoude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