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大意是故乡对于游子来说只有冬天,没有了春夏秋,因为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看。细算算,从高中开始,就已经是大半数的时间在县城里,如今又已经过去十余年,从济南辗转到上海,工作后每年回乡的时间愈发少了。春节归家,风雪迎送,故乡的变化之大,已经让人想拉住社会发展的脚步。
老家在鲁中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子东西地势高,东山坡缓,略有薄土,尚可种些耐干旱的庄稼,西山上则巨石起伏,是村中老少踏青的好地方。上世纪60年代,祖辈们在由北向南的小河上建了拦河水库,常年储水,灌溉时节可惠及下游多数田地。村西边由水库渗出的小支流汇集成一条小河,成为80后这一辈人儿时最欢乐的嬉戏之处。最初的时候,小孩子们随大人到河边浣洗衣服,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大人们在青石板上搓洗,小孩子们趟在河水里嬉戏。洗完的衣服和床单在风中一扬,就铺在高高的绿草上晾晒,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压弯了那浅浅的、黄黄的野花。
后来,我们就撇开大人三五成群地结伴去河边玩,最喜欢的就是拿着罐头瓶子去捕鱼。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罐头瓶子口罩上一层塑料袋,扣破一个小孔,在里面塞上几口馒头,瓶口系上绳子扔进河里。然后在岸边挖个小坑,灌进河水,过段时间用绳子拉起罐头瓶子,里面就会挤满到处窜蹦的小鱼。把鱼倒在岸边的水坑里,就可以继续以瓶捕鱼了。这种方式捕到的鱼都是很小的,单纯就是观赏把玩,享受河边捕鱼的乐趣,那个时候河边哪个地方鱼多,哪个地方较浅,大家都是如指诸掌。不过,小时候,爷爷是禁止我和弟弟去河边、井边的,尤其是水库边上,水火无情,这是爷爷尝尝嘱咐我们的。好意虽然如是,但孩童的顽皮确是抑制不了的,我们总是偷偷地跑去捕鱼,却不敢拿回家,最后又放回到河里。
后来,我们这代人开始到镇子里上初中,到县城里读初中,再到省城念大学。离家越来越远,离心中的美好记忆也越来越远。现在的小河边杂草丛生,路径几不可寻,那片带给我们无限回忆的小河被抛弃在杂草里,从此只听风啸声,虫鸣声,再不闻人语声。大片的高高的芦苇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矗立着细细的杨树,从而将大片被数十年流水冲刷过的河滩裸露在太阳底下。河滩边成堆成堆的生活垃圾,撒发着阵阵恶臭,五颜六色的垃圾在日光下甚是炫目,传递的却全是丑陋,令人触目惊心,料想大家认为总之有着大片的土地,扔些垃圾又如何呢。
每年春节回家,能够看到农村的生活质量真的变好了,但人口的素质
提升却呈现了一个断层,留在村子里的全是生活了几十年的中老年人,思想意识很难改变,年轻人素日里都在外拼搏,很少人会选择回家种地,也难以将所学所思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给身旁的长辈。物质生活飞速进步,思想意思固步自封,这种矛盾让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