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打一字”。边走路边猜谜,正月14的晚上,大街两边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正月15猜灯谜活动的横幅已挂了出来。受此启发,我提议先生、女儿我们三人轮流出谜、对谜。
我先出了个字谜,就是上面那个。这个谜语是我小时候猜过的,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倒难住了他俩。
先生说是:二,惹得我一阵大笑,我说:“你真2,只会猜二了,不对,再猜”;女儿说是:夫,我说:“不对,好好想想,顶着天立着地。”女儿又说是:人,我说:“哪有天地啊?”女儿说.“人”字一撇一捺不就像脚踩在地上吗?”我说:“不对,首先,天在哪里?其次,地在哪里?照你这思路,任何字都可以解释为“立地”了。
先生又说是“土”字,我说:“快了,有地了,天呢?女儿立即接着说是:“王”字,我鼓励女儿说:“哇,快了快了,只是多了一笔。”先生立刻接着说:“工”字。
你看,姜还是老的辣,这不敢提醒一下,一提醒就没姑娘的事了。这下姑娘不愿意了,让我再出一个,为了给姑娘鼓劲儿,我出了个我儿时猜过的最简单的一个:“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六”女儿想都没想就说了答案,原来女儿在学校时同学们出过这个谜语。
这下女儿高兴了,说:“我出一个,爸爸妈妈猜”,“好”先生我俩一致通过。听好了,女儿清了清嗓子:“有面无口,有腿不走,陪你每天,吃饭喝酒,打一物"。虽说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出谜这水平可不在先生我俩之下。
先生稍想了一会儿说是凳子,女儿说:“不对,凳子有腿但没面啊。”受她这一启发,我立刻回答:“桌子”,“哇”,女儿夸张地喊着:“妈妈真聪明!”同时也不忘拍她爸爸的马屁:“爸爸差一点点就猜对了。”先生谦虚地说:“哪里,还是你妈聪明。”我心中小小地得意了一下。
该先生出谜了,先生说:“高大柴楼空中悬,两人悄声正艰难,干打五雷不下雨,雪花飘飘在面前,打一事物。”这谜语一出,可难坏了姑娘我俩,怎么猜都不中,不知道在哪里找思路。没办法,只好让先生宣布答案。
先生说:“这东西估计你俩都没见过,很早的时候,冲木板没有电锯,就把整个木料用铆钉悬在树间,然后两个人在两边用锯一来一往地拉成一块块木板。就像现在的“冲木料”,那时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锯木板方法。
听着先生讲这些,像听故事一样。不明白的地方姑娘一一问来,先生耐心地讲解给我俩听。不知不觉地已转了一圈到家了。女儿兴致未消,说:“明天晚上正月15咱们到文化宫猜灯谜去”。先生我俩表示赞同。
正月十五的夜晚,大街上更是华灯璀璨,人声鼎沸,好不容易拥挤着到了文化宫,进到宫内一看,除了几幅学生写的书法作品,挂的两排红灯笼外,没见到灯谜,有人说上午就猜完了。有人说只是个幌子,文化宫大门头上悬挂着横副:猜灯谜活动,大街上也挂了好些横幅。
进到宫里倒还没有外面热闹,进来的人看了一眼没什么就又走了,唉,我宁愿相信灯谜上午就猜完了,我也这样告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