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我向来喜欢独自成行。我不赞成有人同行的那种旅游,就算和家人在一起,我也觉得不太理想。至于那种起早摸黑一天奔波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的随团旅游,我就更不喜欢了。在我看来那完全是自找苦吃、自寻烦恼、自讨没趣的傻事。
不过,我说的孤游,并非仅仅指孤身旅行,事实上,我还想说的,是在独处的环境和时空里,去探寻那些被多数人忽略的冷僻风景,去体会那种因人迹罕至而存在的宁静氛围。这就像香港作家董桥所说的那样;“树丛中的羊肠小径,山村里的郊道荒路,往往才是跟性灵惊喜邂逅的幸福之地。”我非常赞同他这句话。
诚然,任何美妙的景点一旦成了游人拥挤的打卡地,那它原有的静美就会消失殆尽。所以,我外出旅游,很少随人流或按导游图的路线去走。我不想有那种走马看花似的盲从。因为,奇妙的风景有时就隐藏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还有那种不期而遇美景的惊喜,也只有爱探幽的独行者才能体会得到。孤游,其实也是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旅程。
比如在水墨长卷似的杭州九溪十八涧游览,你若想感受到山水的妙趣,我的体会,就是避开游人众多的主道。尽管那也是蜿蜒曲折、绿树成荫的道路,但对能在道上行驶汽车、骑行电动车的路,我总觉得难以得到真趣。况且,在景区主道上来来往往的游人必然也不少,所以,每年在霜叶红于二月花,或是桃红柳绿的三月天里,我若独自在九溪十八涧漫步,一定会避开主道,穿过茶田,沿着小溪朝不远处的山麓探索而行。
悠悠缓步在泥石小径上,听鸟声婉转在轻风里,看茶树倒映在溪流中,远眺蓝天下逶迤的群山岚光灿然,近探小溪旁两边的花树绚丽多姿;此时,无人会来打扰我的遐想,也无噪声会引起我的烦恼,恰似这样静美的景致,原本就需要一个人来独自消受。
记得那个秋雨潇潇的夜晚,我在黄山古村的老巷里迷了方向。夜色漫过褪色的木格窗,农家的屋檐下有灯笼在闪耀,青石板湿路上洇开着暖色的亮光。我上前去问路,掀开了蓝印花布的门帘,我发现这是一间只能放几张桌子的饮食夜店。在油锅里煎着黄山毛豆腐的店主,一边向我指点路径,一边给我介绍这黄山小吃的来历。权且坐下来尝尝这美味的黄山毛豆腐吧。如此悠闲的情景,若是有他人同行,想必是不会有的。
最妙的是前年仲春,我在杭州西溪的那次探幽。避开了游人争相拍照的景点,我沿着藤蔓掩映的岔路独行,缓步中瞥见竹丛中隐显着一座弃用的二层旧楼。小楼檐角上的铜铃在微风里发出沙哑的呓语。墙脚下生长的蕨草在白墙上拓下绿茸茸的图纹。好奇心促使我摸上了二楼,当虚掩的木门被我"吱呀"推开时,惊起了一群灰蝶。我发现霉味浓重的案头,竟摞着一叠泛黄的线装旧书,翻开来竟是翻刻版的《西溪百咏》。那书册的纸页间夹着干枯的睡莲瓣,想来是某个同样避开了喧闹的游人,在此录下了"独棹扁舟向碧浔"的美妙诗句。这般奇妙的偶遇总是在我孤身漫游时发生。
还记得那年的冬日黄昏,在意大利加答小镇的狭巷旧书店内,孤游的我翻检出一册北平旧影集时的惊喜。那时的窗外正飘着轻盈的雪花,影集里的故宫在雪天里耸立,那种旧时北平雪地上的马车,在我的遐想中来到这异域的小镇旧书店里。从店主蹩脚的英语对话中,我获知这本影集的来历及不菲的售价。虽然我最终放弃了这本旧影集,但它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是如此地美好,如此地深刻难忘。
我有时在想;孤游,就像在宣纸上的自由洒墨,任思绪晕染出种种意料之外的图案。不必去迁就同行者的喜好与步履,也不必受导游旗或攻略图的束缚。我有时亦觉得;奇妙的风景应该都是怕羞的。就像那天傍晚,在湘湖我遇见了樱花与夕阳偷吻的刹那。此时,若有他人在场,我的感受定然不会像孤游时体会到的那样。
还有在那年深秋,我在贵州古驿道上孤游,当我转过山坳发现整片的野柿林呈现在蔚蓝的天空下,那朱红色的果实像千万盏闪烁的灯笼令我赞叹不绝。这种偶遇美妙风景时的感动,应该是独属于一个人的私酿。我猜想,当年苏东坡夜访承天寺时的感受,或是张岱在湖心亭赏雪时的心情,大概都是在孤游时觅到佳境时的那种类似的欢喜?
是的,在我看来,孤游的乐趣,还远远不止于发现幽美的风景,它还在于不经意间所邂逅的那种快乐与惊喜。孤游,让人习惯于独立思考。孤游,还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它凸显了孤游者善于在喧嚣中寻觅宁静,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孤游的路途中,他会发现并感悟,那些被常人忽略的无名景致,恰恰就是自己从没见到过的、最绮丽的独特风景。
孤游的乐趣
孤游的乐趣-插图.jp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