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你可能觉得除非做财务相关的产品线,不然财务知识对我们来说好像是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再没接触这一领域之前,我基本能想到的也就是平时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报销、薪资、审计之类的活动跟他们有关,根据公司的规模雇佣一个团队没事记记账就好了,但这还真不仅是钱的事。
机缘巧合前段时间听了一篇逻辑思维里面讲到了大家对于财务专业的一个普遍看低。但是很多大公司的CEO都是财务出身,为啥?罗胖给的解答是因为公司小的时候,业务人员才是核心,但是等公司长大了,具体业务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资本运作的重要性会上升。这个时候有财务背景的人有机会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核心人才。
细想一下这几年公司不断壮大,身边也能感受到一些变化,像对成本、收益等的考核越来越正规。把一些ROI交给业务去想,不计任何代价的闷头设计方案越来越不能满足团队的要求。
带着我自己的疑问,我留意了最近公司内部提供的一些跟财务相关的培训交流机会。十一假期后的第一次内训,我报了一门叫《电商战略与财务管理》的课程。之后又阅读了教课老师的书作《管理者14天读懂财务报表》结合自己的一些整理,总结出几点我觉得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应该了解的财务知识。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本人之前的理解误区,之前我也简单的把财务管理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经过这段时间的一个了解,发现具备一定的财务思维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判断,这算是管理会计的范畴。
在这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4个概念记忆深刻,也觉得这些跟我的日常有一定的关联。
第一点就是成本,重点说一下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你放弃机会的最大代价。每天摆在你面前的工作一大把,学会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去投入精力,而不是拿来就动手,自己尝试排列一下每件事的收益。用来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其他事中收益最大的那一个。
沉没成本:由过去的决策而产生的成本,并且未来不会改变。在做关于未来的决策时,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个观点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明白容易行动难,你可以很轻松的叫别人放弃现在投资的跌停股票,但自己依然会寄希望于通过补仓等待趋势回转。
第二点是风险控制,我这里重点想提一个平时跟我们相关度比较大,但是大家很少会从风险控制这个角度去解释的事情。
我是做电商运营端的产品经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有时候在这上面就简单的理解为这是公司的一个运营模式的选择,现在很多平台也是两个模式融合着来。但这几天的一个初步了解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做一些模式上的选择时有时候是从风险角度来考虑。在自营的基础上分流一部分给三方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服务能力有弹性的角度考虑。自营模式会带来一部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业务量大的时候成本会摊薄,在业务量小的时候成本会放大。模式的混搭有时候会增加抗风险能力。
第三点就是作为成本中心的研发部门要怎么考虑如何评估绩效。之前对人员利用率这个指标一直理解不够深刻,虽然人不是企业的资产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人是不会体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虽然身边一直都说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资产),但是人工成本是大多数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成本之一 ,所以人员是否被充分利用就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了。
第四点是对于管理会计概念的理解,一般人对财务的职责定义更多是从内部员工的薪资福利、日常报销、差旅审批、绩效考评、社保缴纳、对客户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发票流程、收入确认 、成本费用等工作,以及负责各种各样的财务报告等方面理解的 ,从财务理论上来界定 ,这些工作属于财务会计 。财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管理会计,它存在的目的不是满足刚才提及的需求 ,而是满足内部管理层做决策的需求 。管理会计并不在传统财务部门的编制里 ,而是隶属于业务部门 。因为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的决策需求,这也是你所对应的业务线经常会有些岗位的职责涉及到经营分析、成本结算等相关工作的原因。
说了一堆你可能觉得这跟产品经理好像也没啥太大关系。
我想对你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需要做决策判断并且在一个团队当中肩负着冲在前头做选择的产品经理,掌握一点成本和风险意识还是有必要的。
写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