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悲观作祟,《波狂》看了两遍,两遍都掉了眼泪。
第一遍,对电影主人公、简介、相关资讯一无所知就看了,说实话,看了一半时依然什么都没看出来,有些坐不住。Freddie像一个叛逆的孩子,有天赋,有个性,有能力,还有一点成功必不可少的运气,慢慢有些自负,任性,开始沦落,我可以猜到,所以其实没什么意义。转折点大概是那一场狂欢后吧,偌大的宅邸,吉姆告诉他“等你喜欢自己后再来找我吧”,然后他一个人披着薄毯坐在沙发上,灯光恰到好处的亮度,心脏被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突然意识到,哦,原来他还是个孩子,根深蒂固的自卑和形单影只,人山人海里没有“真心朋友”而无所适从,所以可能即使对保罗的动作心知肚明依然放任,放任自己一点一点腐烂。
保罗真的一点都不懂他,即使在一起那么长时间,Freddie怎么可能失去对音乐的热情。那个雨夜离开的孤单背影,和那个人群里穿梭的身形,自始至终都在用生命歌唱,长长短短舒缓急促的乐点,无不敲击着他卓然的音乐才华和使命,如此美丽动人,他只是,拼命拼命地,想有一个人陪着罢了。
二刷时我以为自己可以忍住,可是那种刺痛感却因为有所了解提前出现了。Mary离开,赶走迈阿密,罗杰要陪妻儿,公众肆意指摘,指摘那些独属于他一个人的异样,然后单飞,任保罗让他闭目塞听,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我想,那些歌词是否是他当时真实的内心写照,那么绮丽,那么癫狂,那么哀恸。
常听人说,人要与自己和解。Freddie做到了吗?当HIV上门,他与另三人再次搭上肩膀时,我想他做到了。“我已付出代价,一次又一次,我没有犯罪,却已经认罪服刑,我也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我自作自受,但是我坚持一路走过来...”
一刷后,感慨“苍天善妒,命运弄人”,
二刷完,只觉得,幸好他找到了吉姆,而这世上,有罪的人终会拥有洁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