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看完《如何写作》之后,我就开始每天学习一些知名公众号的文章,对比一下我与别人的差异在哪里,该从哪些地方进行改进。
目前主要总结出了三点:选题、文章架构和语言。
1. 题新
这里的题新包括选题和标题。
我发现选题是否新颖,是写文章的前提。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是前所未闻的题材,反而很多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你曾经也想到过。大号的文章,新就新在——观点新。即便是同样的话题,一些好文的切入点或者思考点是新的,能另辟蹊径,找到别人没想到的点、或大家都忽略但又能引起好奇心和关注的点。今天还看了一本书,书中提到了,从技术创新型来说,苹果公司并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因为第一台计算机不是苹果先发明出来的,而是IBM;第一个智能手机也不是苹果发明的,而是诺基亚。但,为什么苹果能笑到最后,直至成为世界霸主呢?答案就在于一个“新”字,擅长改进别的构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就是它厉害的地方。
有时候,写不出来东西,找不到好的题材,关键是思路没有拓展,进行逆向、反向、延伸等开辟新的思维。
还有一点是标题好,有吸引力。标题其实就一个作用,吸引读者,让人想点开。阅读量高的文章,好标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标题,要么一看就给人当头棒喝的感觉,直击心灵,与我的认知或常识不一致,就成功地引起了注意;有的标题,一看就感觉是“金句”,让人赞叹;还有的一看,让人觉得会有收获,有价值,就想点进去学学看看。总之,好的标题就是那块打开读者心门的敲门砖。
2. 文章构思巧
比起漫无目的,想哪儿写哪儿的习惯,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架构和脉络。比如,有的励志成长文,开头由身边故事或热门电视剧里的故事引出,顺带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列举故事+观点总结的方式来构成主体内容,一般2-4个左右的小标题;最后结尾就是总结概括自己的观点。还比如,我写读后感的时候,有时候会没有思路,不知道概括出一条线,不知道想从这本书中去浓缩哪几个观点。这方面,有的文章是会先来个开头起个引出和过渡的作用,然后会概括中3个左右的观点作为小标题,然后再结合书的内容分别娓娓道来。这样子一看就很清晰,读者就知道你要说的这本书究竟有什么启发,感受到了什么。
3. 语言有感情
看《十点读书》上的文章,你会发现文章中的语言温和但不失力度,文风清雅但也很亲切,看完有种说到心坎上的感觉,特别能引起共鸣,所以读者们都愿意去留言分享感受。读后感的文章,充满诗意和美感,用词造句都有着淡淡的书香;情感类的文章,亲切,能与读者共感。虽然也有些“反常识认知”的观点,但读下来丝毫感觉不到在吐槽或其他反叛意味。我想,这也是每个公众号自己独特的调性吧。都说,相由心生,字也是如此吧。你写的文章里是能反映出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感受,以及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多写文,写得多了,回顾一路看来都是自己心境的成长轨迹。
写作,真的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共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