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自我实现的必经阶段,它虽有不完善的方面,但却是我们自强实现所必须的土壤。一个人想变强,但身边的人不去支持,也不理解,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自恋的人必须进行蜕变,而蜕变需要打碎自我,并进行重新组装,而重新组装的过程,就如盔甲骑手脱掉盔甲的过程,其是逐渐觉醒的过程。
一、学习感悟
一个人对他经常说的话负责,才会向着这句话所指向的方向而努力。这基于其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认可以及“自尊”。而“自尊”在通常情形下是依靠外部环境实现的,也不排除自我世界特别大的个别人,其可以在内部世界中实现自己的自尊。所以,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个人会向着它预言的目标努力只是一种理论状态,因为“懂得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太多了”。此外,还需要避免实现“负面”的自我预言。如文中提到的两个案例,不相信自己可以考上北京大学,基于这个不相信,自己原本的实力也被“封印”了,最终就真的没有考上北大。而武志红老师,本身就具有这个实力,且他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此外还相信自己可以发挥自己的实力,基于此,武志红老师不仅可以调用自己已有的能力,也可以扩展自己的能力容器,最终的结果我们认为的超水平发挥。武志红老师的同学可能一开始也仅仅是谦虚,因为分数和实力毕竟是一种客观化的表现,其可以与北大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对比,基于对比,可以分清自己的实力档次。但是可能太过于谦虚了,以至于无形中影响了潜意识,并在无形中作用其行为,最后获得了他不想要但一直说的一个结果。
想到此,自己有一点感悟,有些人嚣张,是因为他们有嚣张的实力,而且他们的嚣张是有明确目的的,即其为了追求好处,那么这个好处是什么呢?想一想,也可以理解,他们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大的突破,且因为嚣张可以让他们面临挑战,如果没有人敢于挑战,他们将获得更大的自信,这无疑为他们了打下了坚实的自我实现的基础。在武侠小说中,少年天才,是通过一步一步的挑战才逐渐成长的,在挑战的过程中,他们欠缺的是经验,但是他们的自信和实力是对经验最好的弥补。这也解释了,武志红老师在文章的末尾强调,自恋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自恋是提升自我实力的有效方式。
可以回想一下,如果你从来没有拿过第一却在一次考试中拿到了第一,你的心态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个改变是一定的,而且你想要保持住这个第一,也会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当你所处环境的所有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时,你不会满足于现状,你会寻找下一个对手。
文章提到的第二个案例,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总是遇到“家暴男”的原因在于这个女人自身。因为她相信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都和她的父亲一样是“家暴男”,所以在每一个矛盾中,她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其不惜采取任何方法,包括对自己的丈夫洗脑,以及调动自己丈夫的愤怒情绪,以及冲击他丈夫的“自尊”。“你打我呀,你是个男人就打我呀,你不是个男人”这些言语,都是让其丈夫逐渐失去理智,并让情绪凸显,最终让情绪失控,直觉和基因作用于行为,进而产生了暴力行为。李笑来老师的课程中提到,我们需要通过“骑手”协调“白马”,让“白马”协调“黑马”。而文章中的女子则是将骑手削弱,让白马失控,进而让黑马疯狂,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总会遇到“家暴男”的原因,因为她深谙启动家暴的行为模式。
人太自恋了,容易成为幸福快乐的大敌。请注意是“太”,而不是一般的自恋。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太”就是偏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如文中提到的女人一样,掌握了一套启动家暴的洗脑方法。所以,在一般的自恋中,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快乐,因为一个懂得自恋的人,更懂的如何培养双方的关系,如何让各自在各自的世界中感受自我。且追求“对”以及“强”没有任何错误,错误的是在追求自己认为的“对”以及“强”。例如真正的强除了自身实力外,还包括可以调动的资源,可以协调的关系,影响他人等等,而非自己本身实力无敌。综上,自恋没有问题,我们需要避免的是“太”。追求“对”和“强”也没有问题,我们需要避免懂的是错误的“对”和“强”。
二、实践点
1、如何避免“太自恋”,或者怎么衡量“太自恋”。
当你的自恋让你感觉到到不舒服的时候,就是“太自恋”的表现,因为你的“自恋”已经让周围的环境与你形成了敌对。正确的“自恋”是自己变得强大,同时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者可以帮助他人的成长。就像努力上进的人,他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他只是在追求自己的成长。
2、如何避免错误的“对”和“强”。
调用“元认知”能力,错误的“对”和“强”是我们没有深入思考后的产物,或者思考后没有进行纠正的产物。而元认知可以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根本,并且去纠正我们思维的漏洞,并去填补我们的思维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