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全文都是田房永子(“失落的一代”)与上野千鹤子(“婴儿潮世代”),两个世代的人之间的对话。因为对话体和章节安排的琐碎,所以读笔没有按原章节结构,而是笔者另拟主题,后面会标注出涵盖的原章节
第一章 女人为何如此艰难?
1.1“婴儿潮世代”与“失落的一代”(1、2、3节)
※谈话背景补充:日本“世代论”
日本“世代论”
日本“世代论”
据调查在婴儿潮世代“败犬”和“单身贵族”女性仅占人口的3%,女性升学率5%,结婚且成为家庭主妇为当时的社会主流。田房属于“失落的一代”,她的母亲属于“婴儿潮世代”,世代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首先,职业女性更为人接受,父母对女儿的期望变成1.学会一门手艺2.结婚生孩子,但前者仍不能破坏后者;其次,“婴儿潮世代”的女性主义有明确的敌人,比如父母。但在“失落的一代”看来,痛苦的根源在自己内部。
※谈话背景补充: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斗争
活动开始于1967年前后,一开始是医学部斗争,后来快速扩散的背景是越南战争。后面慢慢从具体要求如“撤销对学生的不正确处分”、“停止调高讲课费”,渐渐加入“自我否定”、“对生产性原理的批判”等课题,变成抽象化ge命,错过了最佳平息时机。(一般学生运动领袖都会和大学当局事先商谈,也叫“顶层交涉”,决定运动进行的程度。)
1.2“婴儿潮世代”与不幸的母亲(4-9节)
“婴儿潮世代”不仅女性升学率低,社会上企业也不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的女性,因为过早的头婚年龄,很多女性的工作时间只有两三年,这一社会问题被两位对话者用以解释,那个时代的母亲性格问题和夫妻关系差的问题。
拥有“婴儿潮世代”的母亲的孩子,必然想要打破这种循环,以及“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和干涉的连锁。”这一代父母所生出的女儿的不幸,除了来源于这一部分,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父权家庭,只有长子有继承权,女儿所具有的更多是商品价值,如保姆、女工等。在当时次子们的生活也不如意,除了长子以外的儿子会被称为“叔叔”,一辈子不结婚全部生活在房间里,成为长子家家奴的存在。
二战后日本的“婴儿潮”也是因为这些被称为“叔叔”的次子、三子,在工业化浪潮下成为第一代城市移民,多最后定居于首都圈近郊的千叶、茨城、琦玉等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同样一代只生大约两个孩子,孩子总数却增加,原因就是适婚人口和累计结婚率的大幅上升。巅峰时97%的男性和98%的女性都有过一次以上的婚姻,人们也称其为“皆婚社会”。(但很短暂)
※推荐了村上信彦的《明治女性史》
1.3母亲与女儿(10-12节)
田房提出女儿和母亲吵架时,父亲会“石像化”,上野认为这和雨宫处凛的“有一种暴力叫父亲的缺席”,是一样的。母亲也会将对丈夫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但在训斥孩子时,会成为父亲的代理人,说出“是谁供你上学”这种话。
如此种种,母亲让田房这一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生理和心理的抵触,世代间的隔阂也令她们无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