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吴校长推荐的影片,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纪录片——《出路》。这部片子讲述了来自甘肃、湖北和北京三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六年的人生轨迹。这部片子的拍摄时间是2009-2015年,2009年我正在读高二。
看到会宁县,感到很亲切,因为会宁县就属于我们白银市管辖,而我属于白银区下属的一个乡镇农村。我对会宁县的印象只有两个:状元县,贫困县。每年高考,大家都会把关注点放在会宁县,各种报道的聚焦点也会放在这里,因为这个地方每年都会有好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关于贫困,也都是听去过的人说,那边都是山,比较干旱,有时候得靠天吃饭,而且交通很不方便。今天看了这部片子,才感觉到那里是真正的贫困。
当看到12岁的马百娟在二年级的教室认真读书的样子,我被她感动了。听到她的作文,我觉得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也希望她能像在作文中写的那样有一天考上大学。看到后面,他们搬到中卫,在那边买了个院子安家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也挺为他们高兴的。而且但是一个人的眼界、思维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最大,看到后面她父亲说的些话,看到她15岁就辍学在家,16岁嫁给表哥,这一切也就不足为怪了。家庭氛围和生活的环境对一个人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时候我们不经意的话就会在别人心中落地生根,或者将他心中刚刚点燃的火苗给浇灭。如果她的父亲能有更远的见地,她就不会是现在那个样子。但这也不能怪她的父亲,他也是生活的受害者,他一辈子就这么过来的,一直生活的那个贫穷的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的地方,又怎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认知呢?看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放羊”的故事。中国的贫困县不在少数,那里的家长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如果孩子们在学校也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他们只能是那个放羊的人。还好有互加,他们把很多美好带给了农村的孩子,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丰富的课程,让他们的改变从教育开始,逐步实现教育脱贫。
我们青年教师成长三组的组长李美老师就是一名村小的老师,看到他们学校从原来的破破烂烂变成现在的焕然一新,看到村小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互加带给农村学校的变化,对农村学校的老师也更加充满敬意。我想,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努力改变乡村教育,只有乡村教育脱贫了,中国教育才能脱贫。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加入,一起去改变我们的教育,让教育更美好!
在徐佳的身上我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我高三复读了一年,为了考一个更好的大学。和徐佳一样的是,虽然家境一般,但是我们都有“富裕”的父母和家庭环境。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爸爸因为以前在外面跑车,去过的地方很多,也见识过很多,经常给我们讲外面如何如何,这让我们对外面产生了很多向往,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他来说儿子女儿都一样,都是自己的宝,他们都值得更好的生活。对我们而言,只有读书参加高考才会走出去,否则出去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就努力读书,努力往外面走。当考上大学后,我才发现父母当时的想法确实是对的,外面的世界很大,我们需要了解的很多。在外面的世界走过一遭之后,对未来想去哪里就会有更加清晰的定位,是去是留,就会豁然开朗许多。高考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而且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那就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来寻找自己的出路,这是最容易实现而且成功率最高的一条路!
最初看到袁晗寒的样子和生活状态,我觉得她应该要“废了”,不好好学习,也没有任何目标,只有一颗放浪无羁追寻自由的心。她的生活不是我们普通人能企及的,她有大把的时间去对付一些很无聊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要生活,要为生活而奋斗!在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她并完全是一只废柴,她追求自由没错,但她内心深处有一颗向往艺术的心。这些年她一直没有放弃她喜爱的艺术,就连开的咖啡馆也是自己一个人设计、装修、涂鸦的,最后出来的效果确实很有艺术感。她没有留在德国养老,而是选择回国实习,并且后来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她始终走在艺术这条路上,表面看来她似乎无路可走,但实际上她在自己的独木桥上走的越来越远。
三个人三种人生。生在哪个家庭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不要问路在何方,就算脚下没有路,当你坚定地朝着某个方向去走,你就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