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对手》。我负责阅作文,有的同学写他的对手是同桌,因为和同桌最熟悉,最喜欢比较。有的同学写他的对手是班长,因为班长的出镜率最高,也容易成为别人对比的对象。还有的同学写他的对手是爸爸,因为爸爸在他们心目中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想要打败爸爸超越爸爸。写的最多的是超越自己,打败自己才是真进步,并且通过文章剖析了自己诸多的缺点与劣势,以期超越昨天的自己。这些都可以理解,也很实际,更提起了努力的动力。
亮点出现了,全级部六百二十名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把题目《对手》理解成了人的两只手。其文曰:每个人都有一对手,我也不例外,同样有一对手,我的一对手作用很多:打球,拿筷子,穿衣服等等。
很有意思。语文就是这样,没有标准答案,分数还有弹性,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分数一直很高呢?这就是习惯了。学习习惯,审题习惯,生活习惯,所有的好习惯聚在一起,便没有所谓的失误这一说了。我一直认为,学习上没有马虎粗心这一说,只有会或者不会,错了就是不会,就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无论是习惯问题还是知识点问题,都要重建。可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孩子考不好,家长在分析时都喜欢说一句,这孩子太粗心了。我觉得正是这句话,让孩子也觉得自己学得不错,只是粗心了,只要一细心就会考好。那孩子也就不会静下心来反思问题所在。
其实真正的对手,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