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第一章
第一节,学习区的“障碍”
有一种说法叫做“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是指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个定律最早由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αdwell)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于是,很多家长把一万小时的概念应用到孩孑的学习和备考上,认为只要孩孑不断刷题和积累经验,就能理解知识概念,换来高分。
大家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定律的成功,还需要三个主要的辅助条件。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关于某项学习所需要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正确训练
其次,要在练习中不断突破自我,而不是单纯的重复。练习,优化,再优化。
最后,“一万小时定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孑的兴趣。任何后天的刻意练习和技能的不断优化,都属于外部环境对孩孑的作用。
01:恐慌区
孩孑不爱学习的死敌
孩孑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超出孩子能力或理解力的内容。就是把孩子推进了“恐慌区″。并逐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时间长了,不但容易厌学,还可能自暴自弃,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02:舒适区
持续不断的刷同样的题,抄作业,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也会损害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03:学习区
练习85%的旧内容,学习15%的新内容,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就会最佳效果。合适的环境,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努力学习。
04:心流
所谓心流,是指无论你正在努力做任何一项工作或学习,那么这项工作或学习的挑战性必须和当前的能力形成平衡。孩子这样运用15%的难度配比层层推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兴趣和自信心。进入心流状态。
高效学习的关键,就是帮孩子突破学习的“舒适区",进入“学习区″,避免进入超水平的″恐慌区″。
做父母的尽早更新自己对学习力的知识认知,用科学的方法带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接受15%的新挑战,层层上升的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