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人生最大的教养,是接受父母的平凡。不要踩着父母的肩膀看见了世界的辽阔之后,去嫌弃父母的局限;不要带着你眼高于顶的优越感,去指责父母的狭隘。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就是在认领自己的根,因为,儿女本就是他们的影子,是他们平凡岁月里最温柔的奇迹。"
小时候,父母好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好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父母在,就有无处不在的庇护,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温暖的家,有可口的饭菜。直到后来,渐渐长大,看见了世界的辽阔,也看见了父母的局限。原来,他们不过是个普通人:没多大本事、没读过多少书、没多少存款、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和路人甲、路人乙一样,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
没有哪个孩子长大后,不曾幻想过:父母熠熠生辉,原生家庭家境优渥,自己一出生就能站在别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处。但现实是,99%的父母一辈子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只是一家之主,不是什么超人,他们只是在尽力地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儿女的人生底色。也许某一天,你在翻阅老照片的时候,会蓦然发现,父亲也曾是潇洒无羁、心怀梦想的少年;母亲也曾是爱打扮爱美、憧憬未来的姑娘。再看看现在的他们,父亲不再挺拔的腰板和母亲不再细腻的双手,那一刻,也许就突然懂得了他们的不易,就放下了对父母的苛求,对他们多了一些理解、体谅、包容。
人生的第一课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而是从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开始。这也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教养。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可更多的时候,父亲只是一棵矮小的树,母亲只是涓滴的流水,他们能力有限,也有很多的无奈和艰辛。普通的父母,能扛起家庭的责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儿女养大,供养儿女读书,给儿女一个温暖的家,守护儿女健康成长,就已经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努力了。接受父母的平凡,就等于和自己达成和解,就能看清自己,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接受是成长的第一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保持乐观的心态,然后相信自己的力量,才能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公平,我们本就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的人一出生就是高富帅白富美,家境优渥,资源丰厚;而有的人生来就普普通通,长得普普通通,家境普普通通。父母虽然没有带我们站上云端,却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出身没法选择,但是幸福生活却可以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父母,是我们来时的路,是我们的根,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世界对待他的态度。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可以从他对父母的态度来判断。当他面对父母,觉得他们真不容易时,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或许父母没多大能耐,或许父母有些局限,但儿女若不懂得包容和感恩,那么他就不成熟,他的人品一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叶绿一季知归根,人活一回懂感恩。只有怀着包容和感恩的心,看待父母、看待得失、看待整个世界,人生的船,才能一帆风顺。静下心来想一想,就算父母很平凡,甚至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是,这世上还有比父母更爱你的人吗?
老舍先生说:父母对孩子来说,或许就像风筝的线、老树的根、游船的舵,一直都在成全、父母尚在的人,幸福总比负担多,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父母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否则,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所以,接受父母的平凡和不完美,就是在认领自己的根,就是在接受自己,因为自己本就父母的影子,是父母平凡岁月里温柔的奇迹。特别喜欢《人世间》这部剧里的这段话:"人生啊,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一生向阳,哪怕一世尝尽百苦,只为换取一丝甘甜,也算值得了,匆匆一世,只为活得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