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是企业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校招每年时间比较固定,即春季校招(3、4月份),面向当年(及次年)毕业的学生;秋季校招,当年8月开始,一般11月结束,面向次年毕业生。
校招季主要指的是秋招,就是大四上学期(秋季),开学前后那段时间开始一直到年底,会有大批量的公司到各省市的高等院校进行招聘工作,规模很大。主要针对大四与研三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提供的是毕业之后的正职工作。拿到秋招offer的同学,如确定入职需与用人单位签署三方协议,以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失。
秋招是校招的重头戏,更容易进入自己心仪的大企业,因为有学校就业中心及国家的保护,自身权益会得到比较有利的保障,除此之外,秋招的工资也高出许多,而且待遇也相对不错。
春季校招大部分岗位是面向大三与研二(研三毕业)的同学,对这部分的同学提供实习的岗位。少部分企业由于秋招签约率不高或者业务剧增,会针对大四与研三的同学进行补招。
1.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秋招通常是在暑假结束后,即每年的9月到11月,10月份最为繁忙,也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会在8月份就开放提前批次,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华为等。有意向的同学应该提前关注。
春招时间则集中在次年的3月到4月。因为后期大学生一般要忙着毕设,春招的招聘会相较于秋招来说,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左右。
2.人数
秋招对于每一位应届生来说,是找工作的绝佳时机,竞争比较激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秋招中签到满意的offer。通常有实力的公司校招重点都在秋招,基本90%职位的人才需求在秋招中可以被满足,而春招便是满足那剩下10%的需求。从招聘人数上来说,秋招的机会是最大也是最多的。
春招通常被视为补招,第一是为了弥补另外10%的需求;其次也为了专门笼络优秀的考研、考公的落榜生,第三,因为秋招发出offer的学生未必都签约,所以称之为补招。
春季校园招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招实习生,大三或研一的学生;一种是春季补招,招的也是要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有这么几类:一类是考研、考公失利的,必须出来找工作了;一类是秋招已经找到合适单位,但因为某些原因悔约或没签约,重新开始找工作的;一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秋招的;一类是一直参加但没找到合适工作的;还有刚从海外毕业的优秀学子。
3.公司
大部分国企和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会相对较早以宣讲会的形式进行秋招,因为这些企业筛选条件严格,招聘流程复杂,因此持续时间也较为漫长,比如国有大银行、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等。
不是所有公司/单位都会进行春招,对应届生需求量少的公司可能在秋招时就已经招满了。也会有很多具备人才危机意识的企业进行春招,作为企业后备人才的补充。
总体来看,春招大公司少,小公司多,总体岗位少。很多知名公司在秋招就完成了所有人才储备计划,即使在春季有补招,岗位选择少或者岗位质量不高(管培生计划一般都在秋招)。不过小型公司和不错的创新企业岗位机会仍然很多,并且这一梯队的公司对春招是重视的,倾向于进行人才“捡漏”。
4.职位
春招提供的职位数量远远少于秋招。另外,就职位性质来说,秋招会着重招聘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对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春招通常是一些灵活岗位的招聘。以银行的春秋季招聘为例,秋季校园招聘的岗位会比较多、比较重要,包括管理培训生、通用岗位(如客户经理岗、柜员岗、销售岗等);而春招作为秋招的补招聘,通常是缺什么招什么,而且多是柜员岗,一般是定向和派遣性质。
5.招聘流程
秋招的招聘流程为:校园宣讲--公告--网申--笔试--面试--体检--审核--录取--培训,流程比较复杂,周期长,岗位专业性也较高。就简历筛选来说,对院校、专业、学历、年龄、英语水平等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笔试难度也相对比较高。
还以银行为例,秋招银行招聘笔试内容比较多,涉及行测、英语、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济、金融、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内容,而且是全国统考。
春招将不会再有“校园宣讲”这个环节,总体流程也会简单点。春招招考周期短,节奏紧,一定要提前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春招求职学生容易急躁和焦虑。一部分是秋招当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拿到offer的学生,一部分是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再有一部分就是离毕业越来越近终于产生求职危机感的学生。这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1)海投,只要是有机会的公司、岗位,无论自己喜欢不喜欢,统统都投。
(2)一再降低自己的标准,无论是行业、岗位种类、薪酬、工作地全部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