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我能够加入江苏作协。今天上午,终于拿到了江苏作协会员证,并听到了江苏作协副主席汪政的重要讲话(主要是说如何写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有一种风卷云舒的气度。
比如他说有些作家不是站在时代前列写文章,而是沉睡在过去村庄牛啊羊啊小鸟啊,过去农村空气多好多好,有小井,有小桥,现在都没有了,为此他问,那你回到从前去啊,你怎么不回去呢?他的话好像就是针对我说的,我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倾向,如“故乡的频道”之类的文章,以后我就会从这一种文章小圈子里跳出来,写一些与时代合拍的作品出来。
关于写作,他讲了四点: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何理解”,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而文艺一旦离开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二是把写作的基本功练好,要写好人物,就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各式各样的人,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外貌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要细心观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而尽量不要使用成语,因为成语过多使用了,就影响文章细节的描述。
三是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善于积累,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是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他举例毕飞宇的小说《虚拟》,就是从回乡一位同学父亲过世送花圈一事有了灵感,我读过毕飞宇这一篇小说的,但只是读过而已,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这个社会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与大师的差距。
利用午休的时间,我在网上找到汪政谈写散文,这里分享一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面对社会的变革,面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散文如何及时反映并作出深度的思考?又如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如何体现现代精神,甚至如何表现现代事物?我们的回忆还是太多了,我们从过去索要题材简直毫无节制,我们对旧生活的留恋太深了,许多作品甚至表现出反时代的趣味,把玩、品咂的都是上了“包浆”的物件。再如,散文的写作应该是面向真实事物的写作,而不能是书斋式的,散文应该创造新知识,而不能重复老知识、旧知识,许多作品看上去博闻强识、旁征博引,却被读者尖锐地称作“百度式写作”。最后,要理直气壮地重申散文的艺术性。由于散文疆域的拓展与知识化倾向,现在的散文多多少少地看重了写什么,看轻了怎么写,如何把事情写得引人入胜,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有时都成了难题,更不要说艺术上的冶炼和散文艺术经验的新贡献了。对这些,我以为不能轻描淡写,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