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要摆明自己的姿态,就是和大家一起学习、思考、实践。于漪老师说:“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是国家给我的职务,我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看我一辈子怎么努力学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学习,勤于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就是反思,不断地反思。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是这三个词:学习、实践、反思。
先说学习。今天我选了关于阅读方面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提到阅读,马上会想到曾国藩,他说: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骨相。这已不仅仅是改变气质这么简单,简直是要重新塑造一个人。姑且不说这作用是否属实,就这样的句子已经让我们内心涌动一种美好。关于阅读,温儒敏老先生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肯定会受到制约,但总也还会有些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不要把一切负面的东西全都归咎于应试教育,我们要面对应试教育这个现实,采取某些必要的平衡。让学生多读书,同时又应对考试,考得好,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所以,有时候我会想,当我们一直抱怨学生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是否是我们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剥夺了学生太多的读书时间,是否是我们一直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心灵寂寞?缺少书籍滋养的学生,是浮躁的,是浅薄的,是无法抵达灵魂的高位的。我在自己的班级一直强调的就是让学生一定要静下来,好好读书。只要我说,这节课自己读书,学生就会兴奋异常。当然,书必须是名著,要有限制。同时,为了让学生的读书以更多的方式呈现出其魅力,我又安排了课前演讲。学生任意讲喜欢的名著里的片段,这下子学生如鱼得水,什么《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什么《明史》《明朝那些事儿》《骆驼祥子》《红岩》,学生因爱而生情,讲得十分生动,且基本上都是脱稿。那么长的文字,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谁能愿意把它背下来呢?课前我也让学生表演,学生演《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莎士比亚戏剧》里关于生存还是死亡的思考的片段,我发现,当教师真的把讲台交给了学生,学生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当教师真的让学生爱上读书,学生会带给我们最美的记忆。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现在很多地方实行读书打卡,或者给学生规定课外阅读书目,或者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书目,然后建立读书群,进行打卡,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且同伴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会让阅读的质量大大提高。现在南方的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会达到几十本书,可是我们的学生,有的连教材上规定的两本名著都无法读完。这种差距,暂时在分数上可能体现不是很明显,但长久下去,无论是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还是应试教育的分数,都会有越来越大的距离。而读书有可能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当然,只是让学生读,也不行,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温儒敏先生说:“要让中小学生学会连滚带爬地读,连蒙带猜地读”,他提出了海量阅读的概念,同时希望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做读书种子,让自己的学生一点点爱上读书,享受书香。
以上是温儒敏先生对于阅读的一些建议和指导。下面再说说阅读教学的一些事。
肖培东老师在《立足读书 浅浅教学》一文中论述了关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他总结了四大方面:读出文本的情、读出语言的味、读出文本的“旨”、读出文本的“境”。(以《老王》《一棵小桃树》《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简单谈谈)
学生学会了阅读,那么对于教材中的自读课自然可以做到自主阅读。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南通市一位教师的文章《让“自主阅读”真实发生》。
说完学习,我们来谈谈实践。请三个年级的集备组长来谈一谈过去的一年中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刚从九年下来的老师就从中考的角度谈谈学生需要重点增强的能力,需要提升的方面,如果是中考参加阅卷的老师就从阅卷的角度说一说在今后的教学中师生需要如何做。已经教过七年和八年的老师重点谈谈七年和八年教材进行衔接的内容,八年的老师可以说说对八上这本教材的一些教学设想,如单元设计等。
于漪老师认为,反思是学习和实践的聚焦点,今天把反思单独作为一个方面,是想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真正思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使自己能日日新,日日有新的生长。这样,请几位老师说一说自己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感觉自己有什么地方让自己感觉满意,有什么地方自己觉得不满,或者困惑。最后,我们可以把一些共性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我们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实践重点。
最后,希望大家爱上读书,做一个精神明亮的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