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绚水静
“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1
认识一姐姐J多年,关系较亲近,一直保持联系,近两个星期都没收到她的消息,我不禁心生疑虑,主动给她发了条信息:
“姐,最近怎么无声无息的,没事吧?”
下午发出去的消息,直到晚上才收到她的回复。
“哎,姐最近烦心事太多,知道你忙,怕跟你倾诉会影响你的情绪,所以就只能自己憋在心里。”
经过我一番追问,她才跟我说明烦心的缘故。
J姐的儿子H今年上大二,花钱如流水,买东西从来不过问价格,只要喜欢就一定要入手。
买电脑要选最贵的,价格上万;买衣服要选知名的牌子,价位过千;吃饭要选高档的餐厅,一餐七八百。
最令我心酸的是,姐姐最后发来的那句话:“我现在每天上班早出晚归那么辛苦,可是他完全体会不到,平时从来不跟我联系,找我永远都是奔着钱来,要供应他如此高的消费,真心累。”
听完心里一阵莫名的难受,除了无力地安慰外,好像无法帮上些什么。
平日里,看到像J姐儿子H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都出身于平凡的家庭,需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好日子”。而父母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实属不易。家庭条件一般,却奢望着把日子过得很“高级”,羡慕他人“诗意般的生活”。
想满足一己之私,除了伸手要钱,别无他法。而经济的压力,无疑强加到了父母身上,高额的支出,成为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如果你觉得你生活的很轻松,一定是有人帮你承担了本该属于你的责任。
2
两年前的自己,因为工作的不顺心,对生活充满了厌倦感。想要逃离,却心存恐惧。
某天无意间看到孙东纯《迟到的间隔年》,封面写着:用了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
被这句话深深吸引,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了,背包流浪,在我心底扎下了根,迫切地想去实现。
于是,我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被称之为“铁饭碗”的安逸工作。瞒着亲人朋友,拿起行囊,怀着憧憬,一个人开始流浪,去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一个月里,我在休闲的成都里游荡,在静谧的洱海发呆,在辽阔的纳帕海草原骑行,在远离人烟的高原深山里徒步……
然而,在旅途中期,传来一个消息:妈妈因为长期做粗重活,腰椎劳损,突然瘫痪,全身动弹不得。
那时的我,必须在回家和未知的远方两者间,做出一个选择。
最后,我竟心安理得地选择了继续远方之旅,因为那刻的内心除了诗和远方,已经“冷漠”到无所牵挂。
残忍的是,流浪后终究要回归现实,等待我的是经济上和找工作的问题。同时也给父母带去很多的担忧,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他们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妈现在没事了,你还有钱吗?我转些给你吧,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工作慢慢找。”
现实的紧迫感让我渐渐意识到,旅途虽美好,但是流浪的初衷真的很幼稚和可怕。如果当时妈妈真的与世长辞,我必定会愧疚终生。
3
后来才明白到,所谓的“诗和远方”,都是有前提的。对衣食无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文艺的追求,让生活锦上添花;而对普通大众来说,无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随时可能让你陷入困境。
不知还有多少人,以寻找“诗和远方”为名,理所当然地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让他们在苟且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诗和远方”,因为背后的真相你不得而知,或许表面洒脱逍遥,实则痛苦挣扎。
如今的我,依然热爱出去流浪,远走他乡,翻山越岭,攀石溯溪,但是早已懂得,如何去权衡利弊,不再肆意妄为。
诗和远方,诚可贵;父母亲情,价更高。
不忽略父母的“苟且”,不刻意放大“诗和远方”的美好。
愿我们都能在经历苟且后,能够明了诗和远方的真正意义。
PS:原创文章,如果喜欢,可以在下方点赞评论,抑或是赞赏,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