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读书热情一直在高涨,很多读书APP如春笋般成立,网络打卡、书评讨论、听书、拆书等线上活动与书友见面会、分享会、交流会等线下活动,为读书活动营造了一个浓厚氛围。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为我们积累了知识,增强了气质,开阔了胸襟,扩展了视野,提高了认知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够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理性、淡定与独立。
为什么有些人读不懂,记不住,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那么书该怎么读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读书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做基础。
干任何事情心态都很重要,读书也是。好的心态是读书的前提,读书时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建议你还是不要读书为好,这样反而让你徒增烦恼,浪费时间。读书是一个神圣的工作,古人一般都是洗脸净面,才可以正襟危坐捧书阅读,以示对书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
读书的前提要看自己是否喜欢读书,爱好读书。如果厌恶读书,一看书就发懵,翻两页书就发困,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书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只过眼睛,不走心。我认为你读的不是书,读的是字,还是不要难为自己了,你真的不适合读书,建议看视频、听讲座来提高能力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成为一个读书人,首先对阅读有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
读书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丰富充满好奇的人。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培根也认为,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因为对书的内容充满好奇,才能引导我们进入书的世界,探索书中的奥秘,才能读的畅汗淋漓。
读书还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习惯很重要,一本书今天读一点,过几天再读一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读书方法,注定不长久,也读不出意味来,更别提靠读书提高能力增强素质了。读书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穿衣一样的日常生活一部分,要有一天不读心发慌的感觉。
当然读书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不要追求21天能养成读书习惯。《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思艾利克森,曾经求证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你对读书有强烈的向往,渴求读书,并有持续的热情,那么习惯当即就可以形成;如果靠被动的打卡,让外界力量督促你读书,纵使你坚持21天,或更长时间,也不会形成习惯,一旦外界力量消失,你的读书计划可能也会失败,因为读书在你的内心里没有占有一席之地。
怎么读书才能有所获呢,分享以下建议:
选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见什么书读什么书,开卷并不一定有益,反而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读书APP推荐的书单,借鉴是可以的,但不能照单全收,有些书虽然高大上,但不适合自己,也要果断放弃,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焦虑,不划算。
专业领域内的书,要多读,精读。尽可能的进行跨界阅读专业之外领域的书,不但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思考维度,提高底层思维能力,关键时候还可以帮助我们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有些书即使枯燥难懂,只要对自己有用,也要硬着头皮啃下去,特别是一些经过时间深淀下来的古典名著,可能比较苦涩,但如果读进去,你会发现其乐无穷,你也更会会发现,现在的一些文章是直接从古典翻译过来的,一些文章是大量的借鉴古典,没有自己的思想,也可以想像现代人的文化水平。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很重要。网上介绍读书方法的文章可以说多如牛毛,什么专家推荐,什么助你成长,什么受用终身,有的是干货,但大部分则水的不的了,虽说读书方法很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我还是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读书学习方法,学和思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自己总结的七步读书法: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看他的研究领域是否适合我
第二步,看目录,了解书的内容是否对我有用;
第三步,看推荐序和自序,可以了解作者观点及精华部分;
第四步,快速通读一遍,不懂的和精华部分作一标记,感觉没有太大价值的话,果断放弃;
第五步,精读一遍,千万要写笔记做摘抄,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写边思考是最好的笔记方式。不建议读书时就用PPT、幕布、印象笔记等工具,那样只重视了形式而忽视了效果,事倍功半,可以后期整理笔记时用到这些现代工具以利用今后的查找和知识关联;
第六步,合上书,回忆一下书的大致内容,学会独立思考,只摘录不思考就会掉到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
第七步,复盘,把每个季度的读书笔记再熟悉一遍,对精华部分再记忆,再思考。
七步下来,这本书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
要试着学会输出。一本书,笔记得再多,感想再丰富,如果不输出,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发,那还是没有吃透书的内容。写书评是最好的输出方法,不但可以理解书中内容,而且融合自己的观点,更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的把书读透。
懂得与他人分享。分享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很有效的阅读输出方式,当开始分享时,你就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就要去考虑听众的感受,就要思考用哪种方法来讲述,别人更容易接受,那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是内化成智慧的过程。
要学会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新信息与旧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就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读书关键是学有所用。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指导实践,发挥知识的效能。否则,书读的再多,肚子里再有货,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不改变自己,也毫无用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储藏知识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