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代,只有腹有诗书的人才会在职场和生活中生存下来。并比其他人多了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为读书,提升的不止是一个人的气质,还有素养和核心价值。
在我身边,不乏那些天天抱着书过日子的人,但是却不见得她们过的多好,只是因为读书人分为很多种。有的人为了寂寞而读书,读的是别人的生活;有的人为了生存而读书,读的是专业;而有的人仅仅只是为了生活而读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愉悦的心情。
而我大学的一个舍友,偏偏非常喜欢读书,读的都是名著,什么越出名,读什么,《杨绛》《钱钟书》的两位大家的所有文章她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却不曾看得出她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修身养性还是涵养修为。也许有人会说,没有目的的读书也是读书,但是,不可否认,你读的书越多,作为旁观者还是可以看到你身上藏着的“书生气”和气质,能够觉得你的素养与气质与不爱读书的人有所不同。但是,做为我宿舍最爱读书的她,却丝毫看不出她读的书的涵养与修为隐藏在那里。我曾叫她给我看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看完我和她交流读后感,很多我在看书时的疑惑,询问她却不知道我的问题从哪里来?我顿时语塞。不知道她为何读书?她读的书很多,《岛上书店》《托尔斯泰》《福楼拜》……都是大家之作,但是却告诉我不会写读后心得。这时,如果你还告诉我这周你又读了什么?我只能粗暴的认为你只是告诉我书名而儿。因为真的不能太理解,你读了如此之多的大作,却不能对此做出一些夸夸其谈,我感到很不可思议。
我不敢否认,她的思想很奇特。常人无法理解。也许这样读书有她自己的道理,但是很少人明白她的思维。这在现实交流中很容易就能看到弊端。你没有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别人看你读了多少书,拥有多少知识,肚子有多少墨水,都是从你的言行举止里看出。就像杨澜说的,没有人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形象看到你华丽的身材。
现在这世道,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一本书,能摒弃嘈杂,做内心最原始的那个自己。
也许有,但是相信那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