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zhao san mu si)
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在战国时期,宋国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欢猴子,家里饲养了好多猴子,这些猴子整天围着他转悠,和他一起玩,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都亲切的叫他“狙公”。狙公长年与猴子相处,猴子的每一个动作,狙公都能心领神会,了解猴子想要干什么,是开心还是愤怒,他都心如明镜。
因为饲养的猴子越来越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果、蔬菜和粮食,狙公怕猴子吃不好,所以他节制家人的消费,把省下来的钱,都给猴子购买食物供他们吃。然而这对于狙公来说,这种大量的支出让他难以招架,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人的生活质量要下降,连猴子估计也没得可吃了。果然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已经难以维持到下一次的新粮入库了,节制猴子的饮食看来迫在眉睫。但是猴子这种动物,不像其他家禽,吃不饱的时候也不大吵大闹,对于猴子来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它们是肯定不会安分守己的。所以狙公必须想一个既能让猴子感觉待遇没有下降,又能安分守己的好主意。
有一天狙公在村子里一边散步一边想着猴子饮食的办法。突然抬头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栎树。这棵树每年秋天的时候,就会在上结满了一种猴子最爱吃的坚果橡子。在现在这种口粮不足的情况下,用橡子去给猴子们解馋是个绝好的办法。
于是狙公就带着猴子们来到树下,并指着大树说:“我的小猴子们,今后你们每天吃完饭以后,另外我再给你们吃一些橡子,就是树上的这种橡子,我决定每天早上的时候给你们吃三粒,晚上的时候吃四粒,你们觉得这样够不够啊?”猴子们抓耳挠腮的,看到狙公比划着三,就都立起身子,对着狙公龇牙咧嘴,纷纷抗议,它们是嫌狙公给的橡子太少。狙公见猴子们这种状态,就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既然你们嫌我给的橡子太少,那就这样吧!改成每天早上给四粒,晚上给三粒,这样总够了吧?”猴子们一看狙公比划了个四,就觉得多得到了橡子,都立马安静了下来,露出高兴的神态。狙公看着这情景,捋着长胡子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形式再怎么变化,本质只有一种,穿上马甲的时候要认识,脱掉马甲的时候还要认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