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养父母与赴外奋斗并不矛盾---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九章

        今天学习了《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九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章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孩子不出门远行。若不得已要远行,也该有一定的方向,安顿好父母在走。”   

        按照中国古老的传统习惯,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子女守候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孝道,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另外,那个时候通信交通很不发达,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去也很困难,徒让家里的父母担心,所以,古人孝敬父母就不远游。而这在现代的社会里已经难以做到了。尤其是在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好男儿志在四方!然而,孔子在“不远游”的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不管是落后还是发达,都还是相通的!无论游子去到哪里,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让其惦记挂心,让父母平安、有质量的生活,便是孝了!父母含辛茹苦,以无私的爱心把子女教养成人,子女理应孝敬父母,对父母的爱给予回报。孝道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的。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
    授米阅读 5,045评论 0 2
  • Git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使用五:Git 分支管理 参考菜鸟教程 http://www.runoob.com/g...
    mulinsentt阅读 1,300评论 0 0
  • 随感 课堂活动,这个含义很宽泛。对于教育者来说,它,不仅仅指~游戏,游戏有可能是课堂活动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载体。课堂...
    静_静_阅读 4,359评论 0 1
  • 不知她是怎样又盘桓了一阵子,在她所在的那个空间的短暂静默,使我觉得,人对孤独的恐惧好像被具象地释放了出来。此时,对...
    王大可Rukia阅读 2,312评论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