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滑洋
编辑 | 了不得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青少年自杀、行凶的报道。老师没收了手机,孩子在校园纵身一跃,跳楼自杀;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翻越护栏,跳桥自杀;玩伴之间的口舌之争,导致15岁的少年杀害了13岁的少女;令人心痛的新闻数不胜数。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上述这些家庭的不幸?
这些家庭不幸和悲剧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层的家庭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最首要、最尖锐、最常见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问题。
我们在面对这些家庭悲剧时,总是急于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指责。我们会说:“这个孩子的爸爸忙于工作不能给他陪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她的妈妈培养出了杀人犯!”
这些父母总是被指责,可是有谁向这些无助的父母提供过帮助呢?
经过我近几年的学习及咨询工作,我发现:其实,改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我们最容易在意识层面去完成的心理工作。
托马斯戈登老师在《父母效能训练》中所教授的亲子沟通方法,无疑是最具可操作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上百万名家长接受父母效能培训,并成功改变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接纳和爱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也体会到了自己人生的开阔与幸福。
第一次听说“父母效能训练”,你是什么感觉呢?
你是消极的认为:“做父母还需要训练?”还是松了一口气的想:“终于有人可以告诉我要怎么做了?”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从来不知道:做一个父母竟然还要进行训练。我想大多数人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很多家长朋友找到我,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有问题。但是当我告诉他“你需要被训练”的时候,他们却不屑一顾。
家长会说:“这是孩子的问题,我教养孩子的方式并没有问题“。”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你看我不是也长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嘛”。
其实这正是问题所在。
中国人近100年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呢?有人说:“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而我们父母的方法又是他们父母教育他们的方法”。一代一代向上追溯,最终我们发现:
自己竟然还在用几千年前的方法去教育一个21世纪的孩子。这不是很可怕吗?
正是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与亲子沟通方式落后的矛盾,滋生了越来越多令人痛心的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
无数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通过父母效能训练,家长们就可以得到帮助:能够学习到一种与孩子建立温暖而亲密关系的方式;改变父母与孩子间非输即赢的斗争关系;改变家长们强硬也不是、妥协也不是的两难境地;培养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
这是不是很棒呢?
你可能会问,那这种方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父母效能训练的核心理念,这对我们之后方法的讲授至关重要。
第一个理念:“亲子间非输即赢的关系,不可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通过我对来访者的观察,一般可以将父母几乎可以毫无例外的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权威型、第二类妥协型、和第三类摇摆型。
第一类:权威型的父母,在亲子关系里总是呈现一种所谓赢家的状态。这类家长会发号施令说“你必须做这个你必须做那个”,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他们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信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且要求孩子必须服从。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类父母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办法越来越失效孩子4、5岁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威胁、恐吓的方式控制住孩子。孩子8、9岁的时候,强制措施就要升级了,可能不得不使用暴力。家庭中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他们再也没有办法让孩子服从命令了。
记得在16年的线下课程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位中气十足、气场满满的父亲。据他描述:“儿子小时候很乖巧听话,对于他的要求从来不反驳。”但自从孩子进入两人青春期之后,一切就变了。从孩子开始顶嘴,发展到父子二人大打出手的情形。
这位父亲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理念哪里出了问题,希望在“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中寻找 答案。
课程结束的一个月后,我接到这位父亲的电话:“老师,你所教授的办法非常好用,我与孩子的冲突在这一个月内逐渐减少。“”当我认清有一些关于孩子的事情原本不是我的责任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轻松。“”在没有我的干涉之后,孩子竟然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的处理事情的智慧。”
这位父亲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下一节的分享中我会详细的为大家讲解。
第二类:妥协型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总是呈现一种所谓输家的状态。
他们认为: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应该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生长。于是,他们不断的做出妥协。这类家长会逐渐发现:孩子的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并且常常因为自己的需要不被满足而怨气满满。这是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的。
父母的职责除了将孩子安全的养大、提供给他营养健康之外,我们还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尽量符合社会行为和道德标准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有利于族群发展、有利于自身生存。
所以,无限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任其发展,并不是对孩子的接纳,而是我们没有承担好作为父母的责任。
第三类摇摆型的父母,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父母。
他们的表现是:无法坚持上文中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类家长被灌输了太多不同的的育儿理念,而他们太想做一个好的父母了。在下一节的分享中我也会重点讲到这一核心理念,父母是人不是神。我们要求自己成为一个100分的父母,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过好的愿景往往会带来糟糕的后果。
这类父母在严厉和仁慈、强硬和软弱的教育方式中不断摇摆。
这种摇摆的结果是他们的喜怒无常,这会培养出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这类孩子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前两种类型的父母虽然给亲子关系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至少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这里要向大家强调的是,我们的潜意识认为:
熟悉的就是好的。
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每次都是一顿打,孩子心理感觉也是安全的。最糟糕的是:孩子考试不及格,但今天你心情不错,而且想着“要做一个温柔的妈妈”。于是你便践行了学习到的育儿理念,咬着牙对孩子说:“没事,宝贝下次努力”。等下一次考试,孩子考了80分,而刚巧你的心情却不好,你心里虽然想:“我要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我要做一个温柔的妈妈”但是想想,对门邻居的孩子,怎么人家考试就考了99分?!最后,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把孩子一顿打,以示惩罚。
这个时候,孩子就很困惑了。因为,他不知道回到家迎接他的到底是什么。这种方式无法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固定的、熟悉的模式,孩子便无法获得内心“熟悉的”安全感。于是,孩子不得不发展出“更加高明的套路”来对付你。
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套路升级的方式可能远不是你我能够灵活应对的。
以上三种非输即赢的亲子关系无法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要说培养出一个优秀、有责任担当的孩子了。而父母效能训练秉承的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沟通模式,它可以使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
这是父母效能训练的核心和精髓。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的不可思议?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它、在家庭中认真的运用它、你就会得到远超乎你想象的回报。我们在下一节分享中会向大家讲述父母效能训练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父母是人不是神”
通过这一理念我会教导大家如何分清你和孩子的界限。告诉你一个不用做100分家长但是却可以同时满足和接纳你和孩子两者的办法。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父母效能训练成长群,分享你的心得体会和实际应该当中的例子,相互陪伴与支持。
也希望大家可以将我们的课程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如果通过你的分享可以让更多的家庭因此受益,你也会享受这份业力的果实,拥有更加幸福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