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很容易对别人的不满而发脾气?说话的语气总是带着情绪?
那你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生课题分离。
先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读中学的时候,家里的田地较多,母亲总是很忙碌,我放假的时候也是随着她从早忙到晚,早上我没有象她起得早,等她忙完一些活回到家看到我还没起床吃早餐时,她就会忍不住发脾气骂我,骂声从楼下直冲我楼上的房间,那时我本来已经想赶紧起床的,但听到她的骂声,我也觉得很生气了,斗气的继续睡去,妈妈让我早点起床目的也没达成,她也更加的伤心和生气。
现在我也是14岁孩子的妈妈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让人快乐幸福的时刻,但也同时体会各种让人怒火上冲的时候。我曾向朋友用“两败俱伤”来形容和孩子的各种伤与无奈,可见状况也是实在不容乐观。
最近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书中课题分离的观点让我大受启发
书中阿德勒观点认为人生的所有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而解开人际关系的钥匙便是人生的课题分离。
他认为我们首先要分清那些是自己的人生课题,那些是别人的人生课题,对于别人的人生课题,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但不可以去控制和干涉。比如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就不应该控制干涉孩子的学习,即使孩子不愿学习也不能横加干涉。
细想一下,孩子有时之所以让我们做父母的生气,原因是孩子并没按我们希望的样子去做,而父母则是想控制孩子希望让他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子。所以出现矛盾,发生冲突,导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彼此不愉快。
这个寒假,儿子让我早上6点叫他起床跑步。前一晚临睡时便会提醒我一定记得叫他,但早上叫他的时候,他又不愿起床了。一连好几天都这样,换做以前,我即使不凶他一顿,也会带着脾气喊他起床的。
但了解了课题分离的思想后,虽然我连叫几天他,他也起不来去跑步,但只要他临睡前叫我喊他起床,第二我依然可以心平气平的喊他起来,即使他还是战胜不了行动上的懒惰。不过好几天过后,他自己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当天起不来就让我没收他的手机一天,结果第二天他就早起跑步去了。
后面虽然孩子也并没总是能坚持起床去跑步,但我发觉自己面对各种似乎不如意的事情时都比以前心平气和多了,起码能不带着坏情绪去表达,或者即使带着情绪也很容易自我觉察到。
在这里之所以举亲子关系中的例子,是觉得平时我们特别想去控制干涉的通常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其实这个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题外话一下,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天晚上8点多了,他还在玩,我让他洗澡去,叫了他一次不去,第二次比较严肃再叫他,他竟然给我回一句“你以为你在控制这个世界吗?”让我好气又好笑,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