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致用
回想过去那些最可贵的工作经历时,我发现了“自组织”的存在。因为只是考虑怎样把事情做好,所以把角色、任务的事情就忘在一边了。由于太专注于工作,我们也就不会过多考虑定义责任或角色的事,都觉得首先要搞清怎样做最有效以及如何立即付诸实施。当人们谈到非正式领导的时候,都提到类似的感受-这样的领导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大家的需要。我们可能难以正式地向这些领导表示敬意,但总是知道谁是真正的领导以及自己为什么愿意追随他。赫尔曼.米勒公司前CEO马克思.德.普雷将非正式称为“巡回领导”,并认为他们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领导,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立即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在团队中逐渐成长起来并明白,只有充分满足团队和个人的需要,才能够得以生存与发展。组织管理顾问吉尔.杨诺夫认为,最好是把领导理解为一种行为,而不是一个角色。我们永远都是领导者。但是,领导者是形形色色的,究竟哪类领导者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看当时的情况。
Interpretation: 书中的体验,理解
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去定义各种职责和角色。非正式领导能够及时有效的响应大家的需要。只有充分的满足团队和个人的需要才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领导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领导者,领导者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识别哪一类领导者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Appropriation1: 跟自己的经验关联
这一年多的时间,和过去和团队一起制定一起答而空的改进计划相比,更关注于具体和关键问题的打通。当团队小伙伴遇到挑战时,识别出他们的需要,并积极响应他们的困难,和她们一起把关键环节打通,推进事情往前走,这样每走一步都更踏实而有力量。
14年左右的时候,一次和教主的聊天,让我觉察到自己关于“身份”“头衔”的内在限制。因为有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存在,放弃了一些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后来,慢慢放下那些自我设限,专注于事,跟随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些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一切都慢慢的变得好起来。
16年左右,团队面临的人力问题很突出。经过两年的磨砺,团队的小伙伴们都能独当一面,更多小伙伴的领导力开始在团队显现出来,给团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Appropriation2: 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Q4的重点改进是自动化测试。相对于制定各种计划,更重要的是识别一些关键的问题。并和大家一起打通关键环节,达成目标就有希望。
放下“角色”的限制框框,跟随内心声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培育一个环境,让团队更多的小伙伴可以发挥自己的领导力和创造力。